作为木雕爱好者,在雕刻中受益匪浅,享受了精益求精钻研技法的乐趣,收获了挑战难度创新作品的成就感。随着对木雕行业的不断深入了解,近些年市场上“龙虾蟹篓”伪劣拼接产品上演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再加上潮汕木雕“龙虾蟹篓”传统雕刻技法后继乏人,希望木雕爱好者们共同打假、坚拒“拼接产品”,支持整木雕刻作品,为“龙虾蟹篓”传统技法的传承培育沃土。
深圳文博会开幕两天来,以厝角头为外观元素的潮州展馆,因展示出潮绣、潮瓷、潮雕、潮塑、潮剧和工夫茶等多项国家级非遗瑰宝而备受关注。身为“90后”的潮州木雕年轻一代传承人陈嘉,更是现场演示精美细致的龙虾蟹篓制作技艺,吸引了众多逛展者驻足欣赏。
同庆石湾公仔博物馆内,微缩的石湾陶塑作品,再现“行通济”的习俗。大吴泥塑博物馆内藏品《出花园》。大吴泥塑博物馆馆长潘幼芬与湾区文化探寻者曹雪一起制作大吴泥塑。辜柳希木雕精品馆内的木雕作品。陈家祠屋脊上的陶塑、灰塑作品。扫码看视频岭南雕塑,以材质多样、题材广泛、精细刻工著称。
通体镂空的虾蟹篓上,小巧的龙虾与螃蟹张牙舞爪攀爬其上,喷上“金漆”的作品齐齐整整摆了一桌,组成一个整装待发的“缩小版潮州木雕”阵列。近日,笔者在工作室内见到这件由创意人孙树斌与设计师温迪刚合作完成的“金漆虾蟹篓”潮州文创工艺品,颇具传统木雕的造型水准。“金漆虾蟹篓”文创工艺品。
正如这些由父辈和子女们传承至今的非遗文化,它们不仅是传统技艺,也是时代精神的生动象征。许多人或许都有过这样的感受:我们常说“父爱如山,厚重无言”,但是转头却一脸茫然,记忆里的父亲似乎总是默默无闻,甚至被我们忽略。
1月5日,非遗里的湘桥·潮州木雕展在潮州市湘桥区文化馆举行。本次展览主题为“千年古城 雕琢之美”,将持续至2月16日。馆内展出湘桥区国家级、省级、区级等21名潮州木雕代表性传承人的木雕精品以及部分潮州木雕历史收藏品,为广大市民游客献上一场视觉与文化的盛宴。
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服装秀将于5月3日晚登陆白鹅潭大舞台:“锦绣南粤·非遗华裳”2024广东非遗时尚之夜,广绣、潮绣、抽纱、瑶绣、香云纱轮番“上新”。作为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的组成部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展陈面积1.
我小时候住的巷子,人口混杂。家门口二十多米外,就是我读书的小学。家后方二十米外,则是一家木雕店。下午一放学,我就跟同巷子的小孩玩丢沙包、跳橡皮筋、拍安仔,要不就去木雕店,看师傅雕木头。木雕店位于小巷的一个角落,三间房呈品字形。
来源:人民日报 广东盘活用好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延续城市文脉(高质量发展调研行)8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04片历史文化街区、4170处历史建筑、292个中国传统村落……广东,是历史文化资源的富集地。
5月9日—12日,2024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在福建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潮州市组织多位国家级、省级等工艺美术大师及相关企业携工艺美术精品亮相展会,对外展示潮州作为“中国工艺美术之都”的底蕴和实力。潮州专馆区集中展出潮绣、潮瓷、潮雕、潮塑等工艺精品。
深圳新闻网2024年5月24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绪山)在本届文博会上,潮州展馆亮相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的场馆里,以“美食如潮四海共享”为主题,展馆的外观呈现潮州的厝角头元素,四周也通过视频和图片的方式,展示独特的潮州文化。
左手刻刀、右手木槌——广东潮州木雕非遗传承人、“90后”陈嘉全神贯注雕琢下,一块几十斤重的樟木已渐显“龙虾蟹篓”雏形。学艺过程艰辛、多次被刀划伤、手指已经变形,但坚持了十多年的她从中找到了艺术创作的成就感,更萌生了传承木雕技艺的使命感。
在生活中,很多小伙伴都喜欢木质家具,不但雕刻有美丽的花纹还非常的结实耐用。但是要想做出好看的木雕,可是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行的,当然也需要一定的天赋。近日,在日本一位80后小伙子,却雕出一个木质大龙虾,非常的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