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在2024 Inclusion·外滩大会主论坛“产业创新圆桌”环节,蚂蚁集团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韩歆毅,百川智能创始人、CEO王小川,MiniMax创始人、CEO闫俊杰等行业领袖分别针对大模型发展历程、下一周期的突破,以及产业实现路径等行业关注的议题展开了讨论。
界面新闻记者 | 伍洋宇界面新闻编辑 | 宋佳楠通用大模型现已基本告别单纯拼性能,“双轮驱动”理论下,其产品验证也进入白热化阶段。5月22日,百川智能发布最新一代基座大模型Baichuan 4,并推出成立之后的首款AI助手“百小应”。
7月25日,南都记者从大模型初创企业百川智能获悉,该公司已于近期完成了50亿元的A轮融资。南都记者关注到,此番A轮投资方中包括阿里、小米、腾讯等老面孔。根据公开资料,在不到一年前,阿里、腾讯与小米也同样参与了百川智能A1轮次的3亿美元融资。
百川智能 CEO 王小川、智谱 AI CEO 张鹏、月之暗面 CEO 杨植麟、面壁智能联合创始人、CEO 李大海一同出席《尖峰对话:通往 AGI 之路》环节。杨植麟认为大模型的第一性原理是提升模型规模,压缩产生智能,但面临数据缺失等挑战。
近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举办。百川智能携Baichuan系列通用大模型、懂搜索的AI助手百小应、内测版医疗应用AI健康顾问以及百川智能To B解决方案亮相大会现场,吸引了大量观众到场体验。 百川智能WAIC展位。
2023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24年中国经济发展指明方向,其中,“科技创新”被列为明年经济工作“头号任务”。作为今年全球科技前沿的生成式预训练大模型(下称:大模型),在我国经历了怎样的“从追赶到并跑”的研发之路?明年又将如何走向商业化应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孔海丽、实习生张宇欣 北京报道9月19日,阿里官宣,阿里云三款通义千问主力模型再次降价。其中,Qwen-Turbo价格较之前直降85%,低至百万tokens 0.3元,Qwen-Plus和Qwen-Max的输入价格分别再降价80%和50%。
过去的5月份,各大云厂商充当大模型价格战的主力,大多数AI初创公司却不愿卷入其中。在6月14日的北京智源大会上,多家明星初创AI公司的CEO和高管给出了解释。大模型价格战由一家名叫深度求索的创业公司率先发动,智谱AI紧随其后,才有了后来阿里云、百度云、腾讯云等云厂商纷纷入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孔海丽 北京报道国内大模型价格战正酣,这会有益于大模型的普及,还是会影响到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6月14日,2024年北京智源大会上,百川智能CEO王小川、智谱AI CEO张鹏、月之暗面CEO杨植麟、面壁智能CEO李大海分别针对大模型价格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