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拿地活跃,不仅是资金流动的体现,更是对市场信心的表达。中房报记者 许倩 北京报道近段时间,土地市场变得热闹起来,一些民营房企开始返场拿地。10月9 日,郑州迎来本月首场土拍,原计划出让3宗住宅用地,其中1宗终止出让,另外2宗均以底价成交,共收金11.07亿元。
楼市回暖之际,热门城市的土拍市场也颇为抢眼。12月5日,广州番禺、海珠区两宗宅地成功出让。其中,番禺洛浦街新光快速东侧地块以12.53亿元的价格被合肥瑞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拿下。海珠区AH101303地块(原海珠客运站地块)以底价24.16亿元被广州绿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拿下。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吴佳楠 广州报道广州土拍市场再次迎来新信号,今年首次出现民企在广州拿地。12月5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从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龙湖、绿城先后竞得番禺区洛浦街新光快速东侧BA0104082地块、海珠区AH101303地块。
近日,由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4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南方+记者留意了一下,上榜的房地产企业一共有10家,分别是万科、龙湖、新城控股、美的置业、弘阳、滨江、大华、名城、新湖、华宇。其中,实力最强的万科排名第11位,相对较弱的华宇,排在第317位。
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下,“白名单”项目在政策支持下持续扩围,但房企尤其民营房企本身的融资环境还难言乐观。据中指研究院统计数据,今年10月房地产企业债券融资总额为289.7亿元,同比增长3.2%,在上年低基数影响下连续两月为正,但环比仍下降32.4%,融资主体仍以央国企为主。
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建立以来,为房地产项目建成交付提供了充足稳定的资金保障。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22日,贷款金额又增加了5700亿元,房地产“白名单”项目的贷款金额现已达5.6万亿元。与此同时,今年1月,民营房企发债实现“突围”,发债规模占比较此前有所增加。
界面新闻记者 | 王婷婷楼市优化政策效应正不断显现,市场“止跌回稳”势头明显,民营房企的发展空间也终于有了一定改善。顺利融资是最直接的证明。中指研究院统计,截至11月28日,房企信用债共发行38笔,发行金额351.7亿元,同比增长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