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王小鲁在《比较》编辑室和北京基金小镇组织的“后疫情时期的中国经济增长研讨会暨《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战疫增长模式》新书发布会”上指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有两个关键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在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方面,到底是市场决定还是政府决定,二是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哪个起主导作用。
“我们需要这样说真话的专家”、“说得好,说到根上了”、“唯一让我听了很感动的专家”、“这个经济学家我服,尊敬您”,这是很多观众在《聊一波》对话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系列视频下面的留言,而这样的留言超过了10w+。
王小鲁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近十几年来,中国经济出现了一系列结构失衡现象。一个最主要表现是消费率逐年下降,已显著低于国际通常水平,而储蓄率和资本形成率持续上升并已过高(本文中消费率、储蓄率和资本形成率分别指消费、储蓄和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
从去年到今年前两个月,中国广义货币(M2)的同比增长均大幅高于当期GDP实际增速或工业增加值增速,这反映出中国的货币政策出现过度宽松的风险。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既不利于经济稳定发展,也不能刺激消费,在缺乏有效投资空间的前提下,它主要刺激的是低效和无效投资。这会进一步扩大金融风险。
11月26日,中国工商银行私人银行财经论坛福建站暨中国工商银行福建省分行私人银行中心成立八周年活动在福州成功举办。活动现场,中国工商银行福建省分行副行长陈建愉致辞介绍,“2012年12月10日,工行福建省分行私人银行中心在福州扬帆启航。
一段时期以来,中国经济需求侧存在投资占比较高、消费占比较低的现象,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认为,“需求侧改革的关键在于要恢复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之间的结构平衡,纠正过度投资、低效投资的情况,让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起到更好的带动作用,促使经济增长回归到健康可持续和充满活力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