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闫雯雯 上海摄影报道12月1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上海市文物局、上海研究院和上海大学承办的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在上海大学开幕。
为了进一步普及考古科学知识,教育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讲师、三星堆祭祀区三号坑负责人徐斐宏来到上海市世外中学(高中部),展开一场生动有趣的“考古历史课”。这样的现场已贯穿“东方讲坛·思想点亮未来”系列讲座创设至今的第九个年头。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三星堆博物馆馆长雷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三星堆文化与青铜文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段渝,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周旸,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新伟,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所长王献华,四川大学杰出教授、四川省考古学会会长霍巍等专家发表了主旨演讲,共同研讨三星堆文化与青铜文明。
“研究三星堆文化离不开三个维度,第一个是三星堆与古蜀文明的关系,第二是三星堆与中原文明的关系,第三是三星堆与其他文明之间的比较互鉴”,四川大学杰出教授、四川省考古学会会长霍巍今天在中华文化天府论坛中为广大三星堆迷们解答了几个“世界级难题”:三星堆文明来自哪里?
开栏语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雪山发源,奔腾而下,流经万里,汇入东海。“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滚滚长江,延绵万里,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长江孕育的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江左文化等各具特色的区域文明,实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摄影报道10月30日,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大学共同主办的2024中华文化天府论坛在成都开幕,邀请中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保护文化遗产 赓续历史文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凝聚起跨越国界保护传承人类文化瑰宝的共识。
7月12日,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46场活动在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三星堆考古专家咨询组组长王巍作了题为《多元一体:从三星堆解秘璀璨的古蜀文明》的演讲。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落实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围绕文化传承发展这一主题,持续策划开展系列宣讲。
“从距今4000多年前开始,从宝墩到三星堆到金沙遗址,这些长江上游文明,形成了一个不间断、连续性的文化统一体。三星堆与金沙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它们共同构建了中国青铜时代,甚至世界青铜时代的完整面貌。”10月30日,2024中华文化天府论坛在成都举行。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摄影 陈光旭9月20日上午,首届金熊猫国际文化论坛在成都启幕,来自影视文化行业的专家学者、导演、演员等从业者汇聚蓉城,以“文明共生:多彩、平等、包容”为主题,共同探讨文明交流互鉴。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闫雯雯 摄影报道“我第一次去三星堆博物馆,还是在2007年,没想到会看到(个头)如此庞大、制作技术水平如此高的青铜器。”在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现场,东亚考古学会主席、牛津大学教授安可用流利的中文讲述了自己与三星堆的缘分。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摄影报道12月15日,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SAF)在上海大学举行,本届会议主题为“气候变化考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来自全球各地的考古、文博领域的专业学者齐聚,不同国家和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们来到此处积极交流、合作。
来源:【人民日报】本报北京7月12日电 (记者张贺)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46场活动12日在四川省德阳市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三星堆考古专家咨询组组长王巍作了相关演讲。
7月12日,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四川省委宣传部、光明网承办,德阳市委宣传部协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46场活动,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原理事长、三星堆考古专家咨询组组长王巍,作题为《多元一体:从三星堆解秘璀璨的古蜀文明》的主题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