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昆山镇江南丝竹于2013年5月被列入松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编队比较灵活,丝弦乐器有二胡、琵琶、扬琴、大提琴,管乐器有笙、笛、箫,打击乐器有鼓、板、碰铃等。各种乐器相互对比烘托、默契协调,演奏出江南水乡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情感。图为小昆山镇峰泖民乐队演奏江南丝竹的排练现场。
上海市徐汇区长桥江南丝竹乐团日前受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节目组邀请,参与《乐动中国:中国传统乐器公开课》节目的直播活动。10:10江南丝竹是流行于上海和江浙地区的民间乐种。它定名虽晚,但主要演奏乐器却很古老。
6月29日,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江苏省音乐家协会承办的2024中国江苏二胡之乡民族音乐盛典——“国乐雅韵”海内外江南丝竹展演在荔枝大剧院开演,来自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及海外的18支民乐团体与现场观众共赴一场独具魅力的江南丝竹音乐之
乐师身着古代装束抚琴弄弦、吹奏击鼓,每一帧都美得像是画卷,这是国风乐团自得琴社近期拍摄的一段视频作品。他们用音乐和表演还原国家非遗“江南丝竹”,展现一位明代太仓学人的生活。不少网友感叹,在演奏中,看到了大明的江南生活。
中新网上海9月2日电 (记者 王笈)9月2日开学首日,上海三林镇中心小学小剧场传来丝竹声声。在扬琴演奏老师刘烨的主持下,国家一级作曲家顾冠仁走上“讲台”,为孩子们科普江南丝竹的历史起源及艺术特色。9月2日,国家一级作曲家顾冠仁为孩子们科普江南丝竹的历史起源及艺术特色。
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松江四季村晚之夏季展示暨“非遗进社区”江南丝竹专场演出近日在九亭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办,12首经典民乐曲目轮番演奏,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演出既有民乐合奏,也有笛子独奏、弹拨乐齐奏等。
双管子版《山河魂》、双琵琶版《天行健》、双阮版《仓颉》、打击乐与乐队《光的力量》、双笙版《笙临其境》......你能想到的民族乐器陆续亮相,上海民族乐团新人新作音乐会《脱颖而出IV》3月24日在上海音乐厅带来了活力四射的舞台。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短歌行二首》中写下“堂上调丝竹,四座欢且康”,丝弦之音,竹管之韵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用以陶冶性情,抒发快意。江南丝竹,作为流传于江南地带的传统音乐形式,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的《海派非遗过大年》就去听听“江南丝竹”的声声入耳。
中新网江苏新闻1月16日电(唐娟 孙权)“天华故里 丝竹雅韵”——2025长三角江南丝竹展演近日在江苏江阴成功举办。来自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等长三角地区以及北京、山东的12支江南丝竹团队近200名民乐艺术家齐聚江阴,共襄江南丝竹盛会,共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9月2日开学第一天,三林镇中心小学小剧场传来丝竹声声,一曲《行街》拉开了三林2024开学第一课“江南丝竹非遗进校园”艺术赏析及江南丝竹展示主题活动的序幕。活动上,三林镇中心小学被授牌为三林镇第三个上海市江南丝竹保护传承基地校园示范点,也是全市第四家校园示范点。
民乐文化江阴是江南丝竹重要的发源、传播流行地区之一,不仅有着深厚的民乐文化群众基础,更孕育出郑觐文、周少梅、刘天华等中国民族音乐大师。悠悠丝竹清音中,民乐情结深深根植于江阴人的思想深处,民乐文化也在弹奏拨弄间融入了江阴人的生活。
丝竹悠悠,奏响非遗之美。2月22日,伴随着悠扬的江南丝竹合奏的《灯月交辉》,徐汇区湖南街道乌鲁木齐南路幼儿园的中外小朋友们开启了走进非遗文化的美好一天。本次活动是乌南幼儿园“开学第一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的第三场,由乌南幼儿园、湖南街道办事处共同举办。
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近日,杨浦以“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为主题,以展演、市集等形式,在灰仓艺术空间为市民送上了非遗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