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医学成就之一,是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的有效医疗手段。但因为器官短缺,很多患者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在中国,每年有30万器官衰竭患者需要器官移植,而他们之中只有2万人左右能得到移植手术的机会。每年的6月11日是“中国器官捐献日”。
在现代社会,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问题。然而,尽管我们拥有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但仍然有一些疾病无法治愈,甚至可能导致患者失去生命。在这种情况下,器官捐献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原标题:遗体器官捐献,彰显生命延续的意义近日,长沙63岁老人徐是离世捐献了遗体和角膜。就在四个月前,他刚为92岁母亲完成遗体角膜捐献,38年来,徐是的家人中已有7人完成了遗体器官捐献。(8月16日 央视新闻客户端)这位63岁的老人,离世后捐献遗体和角膜,为他人生命带来新生的希望。
来源:【湖南日报】湖南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逐年上升,已帮助万余患者重获新生——器官捐献,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春祥 周倜 通讯员 姚赛兰 谢奇艳6月11日,湖南省《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宣传月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长沙西湖公园举行,旨在让更多群众理解、支持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清明前后,人们发现,在媒体上看到了更多对于器官捐献者缅怀的报道。据统计,全国各地已建成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缅怀纪念场所超过了200处,这背后都是怎样的故事和现实?接下来,人体器官捐献事业又要破哪些题?怎样更好发展?
潮新闻客户端 特约评论员 胡欣红祭扫缅怀遗体器官捐献者 图片来自新华社6月11日是中国器官捐献日。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累计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者超过626万人,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累计完成45800多例,捐献器官13.
文/李毅哲【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如何去使用它、去珍视它、去传递它。】有人说,生命的消逝是一种结束,但有些人却用另一种方式让生命重启。他们选择在生命走到尽头时,用捐献器官这种安静而温柔的方式,以生命接力生命,将大爱留在人间,这是他们对这个世界“最美”的馈赠。向他们致敬!
3月24日上午十点,由四川省民政厅、四川省红十字会主办的 2023年四川省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在位于长松寺的四川省人体器官捐献纪念园举行,有包括捐献者家属、受捐者家属、医护人员、医学院学生以及志愿者共计500余人来到现场,共同追思和感恩那些平凡而高尚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