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日报-沈阳网】每到清明节,我们都会向逝去的亲人表达哀思之情。清明节前夕,在沈阳市菩遥山墓园举行了一场特殊的缅怀纪念活动。被追思的对象和与会者非亲非故,但他们却赢得了每名与会者的尊敬和怀念。他们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遗体(器官)捐献者。
原标题:遗体器官捐献,彰显生命延续的意义近日,长沙63岁老人徐是离世捐献了遗体和角膜。就在四个月前,他刚为92岁母亲完成遗体角膜捐献,38年来,徐是的家人中已有7人完成了遗体器官捐献。(8月16日 央视新闻客户端)这位63岁的老人,离世后捐献遗体和角膜,为他人生命带来新生的希望。
来源: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微博@河畔视频安徽马鞍山今年96岁高龄的退休教师叶连平自费创办“留守儿童之家”已连续23年为上千名孩子免费辅导2012年他拿出存款成立“叶连平奖学金”在各方支持下资助学生在了解到医学院“大体老师”紧缺的情况后叶连平表
从无锡市红十字会处获悉26岁的江阴姑娘殷斐然捐献的角膜已成功移植给两名角膜盲患者帮助他们恢复光明这两名患者也将“带着这份爱继续看这个美丽的世界”2024年10月13日殷斐然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6岁家人遵从她的遗愿将遗体捐献给江南大学医学院角膜捐献给无锡红十字角膜捐献无锡爱尔眼科登
来源:德州晚报 近日,出生仅40余天的婴儿宋士焱因病不幸离世,他的父母决定捐献孩子的遗体,为医学研究做出贡献,将“生命礼物”留在人间。2月3日,在德城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孩子的遗体捐献给滨州医学院。
来源:海峡导报吴子敬的最后一张照片定格在厦门,在生机勃勃的花丛中,他笑容灿烂厦门医学院纪念碑将铭刻“吴子敬”的名字台海网2月2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朱黄 郑丽金 文/图)中国红十字总会颁发的荣誉证书,字里行间代表着社会对这个家庭的敬意——“尊敬的器官捐献者家属:吴子敬自愿在逝世后
“大伯,就在这。”志愿者指着捐献者纪念碑上的人名“吴小妹”说。老人宣志浩被搀扶着,踉跄着走上前,俯身,脸贴向石碑,低语:“吴小妹啊,你在这里。”他继而伸出手,擦了擦石碑上的人名。浙江省杭州市钱江陵园捐献者纪念碑上目前总共镌刻着5126个名字。
清明节前后,我省多地举行遗体和器官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有关部门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医护人员、医学专业院校学生、捐献者家属、志愿者等集体献花,缅怀捐献者的高尚情操和奉献精神,寄托对他们的无限哀思与深切怀念。遗体和器官捐献,被誉为“生命最后的馈赠”,是爱的传递,更是生命的延续。
当日上午,襄垣县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接到器官捐献志愿者王富元之子的电话,得知王富元病逝的消息后,立即与长治医学院相关工作人员联系,并积极组织县、镇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到王村镇店上村北河建塔王富元家中,与其儿子办理遗体捐献相关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