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耕文明时期,人们对植物的依赖程度是很高的,往往会因为某种应用价值很高的植物物种而形成聚集群落,继而形成城镇,比如榆树,生长范围广泛,除了可以使用木材之外,树皮可做绳索,并且还可以制做淀粉,另外果实榆钱和叶子可食用,树皮、叶及果实均可药用,因此在全国范围内,以榆树命名的地方有很多:榆树、榆林、榆社、榆次、榆中、榆垡、临榆、赣榆、通榆…
写在前面史料记载,阿房宫建成之时,曾广植梧桐数十万株,梧桐,这种最早用于我国城市绿化的树为什么现在很少使用?“十二珠帘卷秋月,霏霏凉露下梧桐”、“芳草满庭飞燕子,晚凉和雨在梧桐。”、“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梧桐,在古诗词中高频出现的神树,为什么现在鲜为人知?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相信近年来,中国梧桐已成濒危物种的说法,大家或多或少都有听闻。但不少人就表示不理解,有些城市大街小巷种满了梧桐,这能叫濒危?早在1984年,云南梧桐就被列入第一批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
梧桐树是我家的“家树”,院子里边是梧桐树,院墙外边也是梧桐树,菜园子周围也是梧桐树;在南岭的老家如此,到了村里的新家也是如此。凡是可以栽树的地方都栽上了梧桐树,凡有一块土地闲出来,父亲端详几分钟后,总会神不知鬼不觉弄来一棵梧桐树栽上。别人问他为何独钟梧桐树,他笑而不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