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桥山遗址——首次在聚落内发现祭祀性遗迹马鞍桥山遗址出土的彩陶罐。马鞍桥山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存在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3个发展阶段,被纳入“考古中国——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
近几年,我省考古工作者不断加大红山文化调查与考古发掘力度。辽宁日报记者 朱忠鹤 摄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红山人,到底是农耕还是渔猎?在文明演进过程中,处于红山文化中晚期的牛河梁遗址到底处于什么位置?在广袤的辽西北,是否在距今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那里生活?
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最早起源之一,作为红山文化考古中最重要的核心,位于辽宁朝阳市的牛河梁大型遗址群,自1981年发现以来,考古发掘工作至今已持续40多年。近年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在对牛河梁大型遗址群的重点发掘中,新发现了九座大型台基。
岁末年初,红山文化出土的最大玉猪龙在内蒙古博物院精彩亮相,吸引众多市民前来打卡参观。据了解,为了将考古成果更多惠及民众,内蒙古博物院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进一步创新文物展示方式,推出了“龙跃北疆——红山文化出土最大玉猪龙特展”,目前展览火热进行中。
今年9月,在中华文明的璀璨星辰——“红山文化”命名70周年研讨会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下洼镇元宝山积石冢被揭开了神秘面纱,作为内蒙古目前考古发掘的最大红山文化晚期积石冢,它成为红山文化考古的“新品”,也再一次印证在敖汉旗这片土地上,“何以文明”的故事在史前时期就已经徐徐展开
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冀西北视角”郑家沟遗址:红山文化“西南扩展”获实证郑家沟遗址1号积石冢出土的玉龙。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河北日报讯(记者龚正龙)红山文化晚期人群为何在辽西地区突然失踪?迁徙到了何处?高等级玉礼器与复杂祭祀体系,反映了早期国家文明哪些制度化演进?
张家口史前文明从初级向高级迈进的实证——宣化郑家沟红山文化积石冢发现的启示“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源头之一,张家口红山文化的发现充分表明,张家口不仅是史前多种文化往来交汇的‘三岔口’,也是中华文明形成时期重要的地区之一。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述的正是北庭的景象。1000多年后,考古工作者将目光投至这座历史古城,一代一代接续,重现历史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