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7月31日讯 “八一”前夕,在青岛市即墨区,一个小型的军舰模型展览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参观,大家对制作者精湛的技艺赞叹不已,同时,这些模型也让大家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国防力量的强大,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及民族自豪感。据悉,这些舰艇模型的主人为即墨区59岁的市民李国庆。
中新网漳州10月7日电 (戴伟国)导弹垂直发射装置、相控阵雷达,紧凑美观的舰桥,不仅能在水中航行,还能发射弹药……这个国庆节,福建省漳州市的一名海军老兵历时3年建造的第二艘舷号172的昆明舰模型终于完工。图为潘雄在制作间里打磨舰船模型配件。
极目新闻记者 刘毅 杜光然视频剪辑 何川凭借纸张、剪刀、胶水,在武汉工作的23岁小伙丰文杰耗时近2个月,以1:500比例制作了纸质福建舰模型,国庆期间,丰文杰在网上晒出了自己的杰作,为祖国献礼。制作纸模型的爱好丰文杰坚持了16年,他不光做了航母、飞机,还有地铁、高铁、火车。
从2016年35岁起,购买、订阅《航空母舰》《中华战舰》《现代战舰》《驱逐舰》《护卫舰》《人民海军舰艇全谱》等10多种书籍,研究现代舰艇装备结构,并按照图案制作木件,6年间精雕细琢出8万多个木头零件,组装出“广州号导弹驱逐舰”工艺精品。
郑然在创作。东南网2月27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吴鹏 摄影报道)今年41岁的郑然,是仙游县榜头镇的一名雕刻匠。从2016年起,郑然开始购买、订阅《航空母舰》《中华战舰》《人民海军舰艇全谱》等书籍,认真研究现代舰艇装备结构,并按照图案制作木件,组装起舰艇木质模型。
退役老兵胡效禹,是河北省沧州市非遗项目铁皮焊接艺术传承人。他用一张张薄薄的白铁皮制作出百余艘舰艇模型,这些模型以人民海军现役和退役军舰为原型,每艘模型由成百上千个零件组成,零件长度小到以毫米计。胡效禹常带着作品到中小学开展主题教育公益活动,助力国防教育。
来源:中国国防报·中国军号河北省沧州市退役军人胡效禹创作国防题材作品——非遗艺术里的国防情■鲁 萍 左 越夜已深,河北省沧州市非遗传习所一间办公室仍灯火通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铁皮焊接艺术”代表性传承人、退役军人胡效禹正在仔细打磨军舰模型上的舰桥零件。
一块铁皮,一把烙铁。在河北省沧州市非遗传习所,市级非遗项目金属铁皮焊接技艺传承人胡效禹,正在反复打磨军舰模型上的舰桥零件。制作这组“辽宁”号航空母舰编队模型,胡效禹已历时8年。只要腾出时间,他就不断为这套模型作品补充驱逐舰、两栖攻击舰、补给舰等。“最终,我要组成完整的航母编队。
唐小川是湖南的一位年轻工程师,他对航空航天领域充满了热情和向往。经过两年的努力,他成功地建造了一艘精美的003航母模型。这个模型长达10米,排水量高达1.3吨,其中还设有真实的驾驶舱,可以模拟使用舰载机起降。背景介绍唐小川从小就对飞行器充满了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