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星际客机”采用铝合金零件、阿尔忒弥斯火箭问题不断、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服役即落后、特斯拉4680电池难产……美国是不是点错科技树了?其实,有些确实是点错了,有些是走着走着就跑偏了。比如那两个滞留在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到现在都处于归期未定的懵圈状态。
大家好,我是新闻评论员尹武。“科学”与“科技”这两个词高度相似,人们有意无意的会把它们等同起来,经常混用。2月22日,扬子晚报第三党支部上党课,主题《初心使命与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重点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论述。
“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现实中我们往往将两者混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科技”两个字经常是连在一起的,如“科技人员”、“科技水平”等等。其实“科技”是一个词组,“科”是代表科学,“技”是代表技术。何谓科学?
氢能源还是用高速公路来比喻合适,地球准备做一条高速公路,路线都订好了,号召大家一起搞,日本率先发力,在必经之路修了收费站,以后高速做好了坐等收钱,至于征收土地,做路做桥等则不参与,结果可想而知,大家投票换了一条路线,绕开了那个收费站。
在新能源汽车、5G、云计算、手机等众多领域,你是不是也基本上看不到日本品牌了?日本曾经很厉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的钢铁、造船、机电、消费电子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当时家里有日本的收音机或者电视机是值得吹嘘的事情。
我国最大吨位的驱逐舰是055导弹驱逐舰,它的满载排水量可以达到14,000吨。但是在055导弹驱逐舰服役之前,美国曾经下水服役过一个满载排水量超过15,000吨的导弹驱逐舰,它的名字叫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
此事必有蹊跷 日本居然连续六次点错科技树 这二十年来 日本似乎用光了积累上百年的运气 在互联网云计算通信技术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光刻机 这六大新兴领域把科技树全点错了 直接导致了一个非常诡异的格局 世界变化翻天地覆 日本却八风不动 错一次是意外 错两次是巧合 连续错三次以上 哎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 上世纪8090年代是日本的黄金年代 它的机电造船消费电子产业 在全球所向无敌 当时的中国家庭 如果能有一台松下电视机 索尼收音机 那一定是所有人都羡慕的对象 就连霸主美国也被日本制造业洪流冲得落花流水 日本的丰田和本田在美国满街跑 那时候日本风头无二 人均GDP是美国的1.7倍 是中国的100多倍 这是绝对优势 日本有的是钱 有的是人才 可是为什么竟然把科技树全点错了呢 以至于三十年来 GDP原地踏步一潭死水 第一次点错科技树是错失互联网发展潮流 搜索引擎 美国有谷歌 中国有百度 就连短视频平台都有强大的搜索功能 社交网络 美国有推特脸书 中国有腾讯某博 短视频平台 中国有抖音某手蝴蝶号 电商平台 美国有亚马逊 中国有某宝拼夕夕 日本有什么 不仅如此 在外卖打车支付领域 日本也是一言难尽 在线上支付已经普及的年代 日本依然坚持用现金 你能想象吗 在一个城市化率高达90%的发达国家 竟然有超过90%的人 连外卖都不会点 错过了互联网潮流 日本人在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和中美严重脱节 日本还错过了通信技术发展机会 5G不仅是网速变快 还促使社会生活全方位改变 谁能制定标准 谁就能定义工作流程 重塑世界经济竞争规则 还有云计算中美两国占全球份额的一半 日本努力几十年份额也只有中美的零头 云计算的重要性超乎想象 它是数字化的血脉 是未来数字经济的基建 这个领域一旦落伍 失去的恐怕就不只是二十年 在智能手机光刻机新能源汽车领域 日本也是一再走错日本手机又丑又难用 系统万年不更新 价格还死贵光刻机和新能源汽车就更邪门了 日本选什么就错什么 光刻机有湿刻法和干刻法两种技术路线 日本压住了干刻法失败了 新能源汽车赛道 日本压住了氢能源 失败了连续六次重大选择 错误实在是太诡异了 为什么日本会一再的点错科技树 难道真的是国语不行 可以非常肯定的说 不是技术路线没有绝对的对错 归根到底比的还是综合国力 日本选择开发新能源汽车就一定是错的吗 并不是 中美之所以不走氢能源路线 是因为日本垄断了全球83%的氢能源专利 如果中美走这条路 那就只能给日本打工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二 是几十万亿级别的市场一起给老三打工 哎你觉得你会干吗 所以中美选择开发锂电池新能源车 中美欧的超级大市场不准入你新能源车玩出了花 哎你又能卖给谁 任何一项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普及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市场规模人才规模 资金规模 其中市场规模最重要 只有市场够大 产品才能赚足够的钱 才有高薪请人的资本 行业才能良性发展 日本人口一个亿 国内市场远远不够 技术路线再正确 如果中美不跟 反而另辟市场就只能当他点错科技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