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疯子,是天才,是炽热、短暂却绚烂至极的矛盾体,可他究竟是谁?在所有人看来,当时的梵高无疑是一个失败者,但纵使命运万般不遂人愿,他对绘画的热情始终如一,也许这就是他与世界沟通的唯一途径,将生活中的痛苦与磨难转化为画布上的期望。
1888年2月,法国南部的田野里,阳光明媚,风光旖旎,梵高疯了似的,流着眼泪奔向太阳,和时间赛跑。傍晚时分,他腋下夹着还没有干透的画回来了,眼神已经变得空洞,头顶被太阳晒得通红,看到他的人,都低声说:疯子!
1888年2月,梵高离开喧闹的都市,只身来到法国南部。炽烈明丽的阳光,一望无际的原野,绚烂的色彩……梵高顿悟到了一种灿烂的生命本质。每天在太阳升起之前,梵高就背着一大捆画布和颜料奔向田野,他从来不戴帽子,眼神放射出炽烈的火焰,从来不与任何相遇的人说话。
曾经有媒体在街头采访过行人,让他们说出一个知名的艺术家,有超过70%的人回答了同一个名字——“梵高”。#梵高##艺术#文森特梵高为了写梵高,我翻阅了很多资料,看了很多视频,但仍迟迟不能下笔,因为梵高的经历跌宕起伏,让我不知道从何讲起。
在我的生活与绘画中,我可以不要上帝,但是像我这样的笨人,却不能没有比我伟大的某种东西,它是我的生命——创造的力量。——文森特·威廉·梵高以下是精彩视频,建议WIFI下欣赏:梵高: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我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