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万难11月29日,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游客在光景平台拍摄“天路”美景。记者 万难 摄近日,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的“天路”被红叶装扮得格外美丽。漫山红叶如诗如画,与蜿蜒的道路相互映衬。下庄的红叶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成为这个季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隆冬时节,在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黄澄澄的柑橘挂满枝头。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忙着组织村民进行采摘,让柑橘沿着村庄四周峭壁上蜿蜒曲折的山路运出去,增加村民的收入。“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辈人过上好日子。
初冬时节,在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山峦绵延起伏,云雾在山间缠绕,漫山遍野的红叶,层林尽染,风景美如画。图为初冬时节的下庄村云雾缭绕。李雪 摄图为初冬时节的下庄村云雾缭绕。李雪 摄 图为初冬时节的下庄村云雾缭绕。陈媛 摄 图为初冬时节的下庄村云雾缭绕。
——访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大年三十下午3点,在四面环山的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一群返乡人正聚在下庄党校的阶梯教室里观看电影《开山人》。电影讲述的不是别人,正是他们的父辈从1997年到2004年,用锄头、钢钎、铁锤等简易工具,在悬崖峭壁上开凿8公里出山路的故事。
10月初的巫山县下庄村天路,在秋日云雨中美不胜收。记者 张春晓 摄10月初的巫山县下庄村天路,在秋日云雨中美不胜收。记者 张春晓 摄近日,重庆各地迎来新一轮降雨,位于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巫山县下庄村,云雨氤氲下的天路美不胜收。
华龙网2月下旬,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迎来一场大雪。巍峨的大山在白雪掩映下,多了一份恬静。这让来下庄的游客,看到了“天坑村”的另一种美。▲雪中的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华龙网记者 陈毅 摄下庄村被外人熟知,是因为一条“挂”在绝壁上的“天路”。
中新网重庆12月12日电 题:重庆巫山:“方同志”的下庄“天路”情缘作者 李雪“方同志是巫山县无党派人士,曾在下庄村当驻村干部。”近日,巫山县委统战部工作人员介绍,“方同志”的名字叫方四财,他是‘下庄天路’‘下庄精神’的见证人和参与者。
“那个时候啊,我们被大山堵住了‘出路’,走山路要两三个小时才能走到乡政府,我第一次出山的时候看到了水泥路、车子、楼房,感觉一切是那么的新鲜又令人震撼......”9月20日傍晚,下庄村村民杨元鼎坐在自家农家乐门口的木质小板凳上,感慨地对上游新闻记者说。
2024年春节期间,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张灯结彩,分外热闹。65岁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一有空就会走进柑橘园,察看柑橘的生长和销售情况。△图为毛相林代表。(代表供图)由于四周被绝壁合围,下庄村曾被称为“天坑村”。
【来源:新华网】图为下庄村全景。新华网发(卢先庆 摄)近年来,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以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为主线,借助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政策利好,发展起了旅游业、柑橘产业、非遗文化产业等,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天路”,让下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日前,西南大学学生公共政策宣讲团组建暑期“三下乡”重庆巫山公宣小分队赴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开展主题为“躬身实践领悟下庄精神,青年笃行共筑和美乡村”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调研访谈、劳动实践服务与文化宣讲服务,梳理阐释“下庄精神”,服务下庄村乡村振兴。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又名“天坑村”,四周悬崖峭壁,村子曾长期处于与世隔绝状态,是巫山最封闭的贫困山村。历史是人民书写的。如今的下庄,从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村落,成为巫山最早脱贫的村和全国乡村治理典范,已变身农旅融合的4A级景区。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赵欣一个远离尘世的天坑村,村民为了摆脱贫困,决心在悬崖上凿壁修路,哪怕可能因此献出生命……这是1999年的重庆巫山县下庄村,那年秋天,村里来了一支采访队,队里主要负责视频拍摄的年轻人叫黎延奎,那时他从事电视摄影已十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