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提出“因时、因地、因人”的三因制宜学说,“岭南”传统上是指越城、大庚、骑田、都庞、萌渚五岭以南的地区,岭南医学是中医地域医学的典型代表,其发展历程重视岭南地区的多发疾病,重视岭南地区的特产药材和民间经验,重视吸收新知。
2024年11月17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建校百年华诞的喜庆时刻,广东省传统医学会迎来了邓铁涛学术流派与疑难病研究专业委员会及司徒铃学术流派刺络疗法传承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大会。向两位中医药大师学术思想致敬的同时,进一步坚定传承和发展岭南中医药文化。合景堂中医门诊部黄夏晴院长主持大会。
右手快速一旋,手掌优美展开,患者几乎还没有意识到,银针已经准确入穴。这是广东省中医院传统疗法中心主任陈秀华的“飞针”秘籍。她是岭南陈氏针法第四代传承人,每天来找她看病的国内外患者络绎不绝。2015年,“岭南陈氏针法”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共同推进岭南中医药文化寻根探源,10月30日,由广东省中医药局、惠州市人民政府、茂名市人民政府、广东广播电视台主办,广东卫视、广东触电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承制的大型中医药文化纪录片《葛洪》《潘茂名》创作拍摄在广州启动。
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三区主任秦敏教授介绍,岭南飞针与传统针灸不同的是,施针者腕部用力,三指捏针,进针快、深度浅,患者感受轻微,没那么疼痛,而且对于中风后遗症、小儿脑瘫、小脑萎缩、腰椎肩颈疼痛等都有显著疗效。
10月30日,由广东省中医药局、惠州市人民政府、茂名市人民政府、广东广播电视台共同出品的大型中医药文化纪录片《葛洪》《潘茂名》在广州举行启动仪式。纪录片《葛洪》《潘茂名》将通过纪实影像的手法,全景式聚焦广东两位岭南中医药代表人物——“西潘东葛”。
来源:【人民网】在岭南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独特的气候环境和富足的药用植物资源共同孕育出不可磨灭的地标性中医脉迹 —— 岭南中医药文化,它是岭南大地的灵魂,也是岭南人民的骄傲,在治病救人的千锤百炼中逐渐枝繁叶茂,在千百年的绵延中温润岭南人的身心。
近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在扩展项目名录的传统医药项目中,针灸(岭南陈氏针法)被列入其中。南都记者此前曾专访岭南陈氏针法第四代传承人陈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