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木心出生于浙江乌镇。木心本名孙璞,字玉山。璞意为蕴藏有玉的石头。孙家是当地富户,经过祖父两代苦心经营,财产颇丰,拥有田地两千亩。从小家里便给他请了名师,教授四书五经,“四书中,我最喜欢《论语》,五经中,最喜欢《诗经》,也喜欢借《易经》中的卜爻胡说八道”。
《木心谈木心》 木心 讲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在历时五年的“世界文学史”课程中,木心曾应听课生再三恳请,于1993 年3月7日至9月11日,以九堂课的半数时间,讲述了自己的文学写作。其全部内容,包含在陈丹青的原始笔记中。2013年初,依据这五本听课笔记,《文学回忆录》出版了。
从1927年木心出生开始写起,至1956年29岁结束,夏春锦的《文学的鲁滨逊》为读者讲述的是木心从稚嫩青涩到初尝世事的渐变之路。当作者将木心执意离乡寻找远方之后的诸多标志性事件串连起来,这部书就不可避免地散发出青春的独特光芒。
近日,一篇名为《木心是悲剧命运代表,但不是艺术大师——致郭文景兄、陈丹青兄》在网络上被大量转载,再次将“木心是否是大师”的问题带入舆论空间。事件的起因,源自于音乐家郭文景在网络上发表的“怒怼”木心一文。短文一经发布,包括木心美术馆馆长陈丹青在内的文艺界人士纷纷撰文回应。于是,就有了这一场文艺界的“大师”之争。关于木心是否是大师的争论,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早在2006年,木心的著作第一次在大陆出版,围绕“如何理解木心”、“如何定义木心的文学地位”等争论就已展开。
《文学回忆录》,木心著,广西师大版社,2013(南方周末资料图/图)从乌镇走出来过两个了不起的现代文人,两人正好相差一代。木心晚茅盾一辈,而培育起他精神世界的重要资源之一,即是茅盾家中的那间微型图书馆。
编者按:“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很多人认识木心,都是从这首诗开始的。自然、洒脱、纯粹,太多人钟情木心,喜欢他的书画,醉心他的文学作品。但是木心的过去却多少像一个黑洞般藏在他身后,不为人知。
杭州,是木心迈出艺术人生之路的第一步。特开小专栏,写写木心与杭州的往事。“画,已是‘西洋画’,素描速写水彩,书,是‘五四’以来成名的男女作家的散文和诗,以及外国小说的翻译本,越读越觉得自己不济,人家出洋留学,法兰西、美利坚、红海地中海、太平洋大西洋,我只见过平静的湖。
2019年出版《木心考索》,2020年出版《文学的鲁滨逊:木心的前半生》,今年5月首印的《木心先生编年事辑》,到了7月已经二次印刷了,这其中固然有“木心热”的市场因素,更关键还是春锦兄的作品扎实,一步,一步,将木心研究做全面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