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我们不幸福的原因很多,其中就有罪恶感,受害者情结,过分在意他人的评价等等。有罪恶感的人,只会钦佩那些道德上无比纯洁的人,常常认为自己不够纯洁,所以感觉自己一生都在犯罪,做什么都是罪过,他们在忏悔时才会感到自己在那一刻是高洁的,于是他们常常忏悔。
关于罗素,太知名,我就不多啰嗦了,这《幸福之路》书不是很厚,我忘了是哪一次在机场买的,几乎是下飞机的时间也就差不多看完了,因为翻译的很好,当然,主要也是因为罗素大师写的通俗易懂,读起来非常顺,里面的很多当时的社会问题居然跟现在极为类似,于是我后面又去搜了一下这本书的成书时间,写于1930年,罗素大师58岁的时候,也许是在他第三还是第四次婚姻中,大师的八卦我就不八卦啦。
原标题:文明交汇的幸福之路。在这些作品中,沈从文描写了湘西淳朴天然的人情世道,野性自由的生命形态,以及澄澈纯净的人性,展现了沈从文关于“爱”与“美”的美学理想。《幸福之路》伯特兰·罗素 著 傅雷 译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我的卧室和书房是在一起的。这就自然而然使得我每晚临睡前,都会不自觉地对对面书橱的一排排书,多一些关注和凝视。久而久之,这些书便成了我居住其间最大的满足和慰藉。尽管有的书看过,有的还没有看过,但这不妨碍我对每一本书都感觉亲近和偏爱。
学生时代的大家每天都在和各式各样的书本打交道,老师则经常是借用书本这种媒介充当一个启蒙者的角色。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老师一方面是搭建起学生与文本、作者沟通的桥梁,同时也给稚嫩的我们最初的对于许多艰涩事物的拆分和深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