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安6月13日电 (记者 张一辰)“陕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汇集区和供给地,受水地民众所用的每10杯水中,就有7杯来自陕西。近年来,我们从源头守护好水源地,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陕西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张清香13日表示。
有着陕西境内“南水北调”之称的引汉济渭日前进入投产运行阶段,即将全面完工。这也意味着,继引入黑河、石头河、乾佑河等水源之后,西安即将喝上汉江水。01陕西境内的“南水北调”7月9日上午,黄金峡水利枢纽正式下闸蓄水,标志着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即将全面完工,进入投产运行阶段。
今天(6月6日)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介绍,陕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秦岭陕西段生态环境优良等级面积达99.3%,全省林地、草地、湿地面积占调查面积的71.3%,黄河流域主要支流年均入黄泥沙量较上个十年减少三成,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
新华社西安11月24日电 题:心中流过一泓清水——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地干群护水观察新华社记者邵瑞汩汩汉江水汇入丹江口,造就了浩瀚如海的湖面。向上游探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陕西安康市,是向丹江口水库供水量最多的地区。
原标题:卫星视角看中国|跟着总书记“瞰”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是国之大事、世纪工程、民心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南水北调工程一线,实地察看关心工程建设。总书记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长远发展和人民福祉”。
丹江两岸烟波浩渺,碧水万顷。清澈、甘甜的汉江水,千百年来滋养了一代代人。如今,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十载,优质的汉江水,随着宏伟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奔流,润泽千里。陕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承担着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光荣使命。
新华社西安12月12日电 题:寻访汉江源,遇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第一滴水”新华社记者张京品、王泽昊冬日山间的凉风,吹拂过深邃的秦巴山谷,汉江水滚滚流淌。发源于陕西省汉中市的汉江,又名汉水,是长江的最大支流,历史上与长江、淮河、黄河并称为“江淮河汉”。
自然环境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对于陕西关中和陕北地区来讲,水资源分配不均,也为居民生活造成了很多不便,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陕西省打通秦岭,修建了一条超长隧道,中国的又一项超级工程火了,它就是引汉济渭项目,它的实现可解决陕西吃水问题,给当地人民带来幸福和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 清波浩浩,湍流喧豗。7月16日,在陕西省黄池沟配水枢纽,经过近12个小时的漫长旅程,汩汩汉江水穿过近百公里的秦岭输水隧洞,冲进关中平原的怀抱,通过黑河供水连通洞进入西安供水管线,实现引汉济渭工程向西安正式供水。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彭瑜十年如一日,城口人民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通讯员 王荣 摄大雪时节,大巴山深处的城口县气温直逼零度,任河县城段木瓜坝人工生态湿地工程现场却热火朝天。“春节期间,湿地公园将建成投用,可拦截沿河两岸进入河道的污水、泥沙。”项目技术总工尹昌虎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