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部分,再次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中国共产党100年来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刻认知和宝贵经验,又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遵循和根本原则。
编者按:为了充分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级研究机构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强阵地功能、决策智库功能和学术殿堂功能,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202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开展了2020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好文章”评选活动,经过院内外专家三轮严格评选,从院属各单位推荐的我院在职人员2020年发表的216篇候选文章中,评选出“好文章”50篇。
新华社北京10月26日电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22年10月22日通过)总纲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阐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意义,强调:“‘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合’不是硬凑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
【提 要】科学认识列宁主义及其当代价值,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迫切需要。这主要表现为:列宁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有机结合,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之路,为其后在中国的实践运用中产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思想基础,揭示了现代文明的基本走向及其实现路径,为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何以能够结合?辛犁华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第二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作出全面深刻阐述,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