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幕的2017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上,中国电信展台上的煎饼“卖”得格外火爆。这并不是危言耸听,科技进步正在让这一设想变成可能,因为3D打印技术正在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医疗领域,3D生物打印技术开始兴起。
(本文来自科普中国微平台 专访:中国科学院高级工程师陈贺能,原创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导读如果你是科幻迷,《碟中谍4》电影中有个镜头兴许你会记得:特工用3D打印技术在短时间内制作了一个和真人相貌一样的面具。
大到火箭、飞机、汽车、国之重器,小到食物、玩具、球鞋、细胞……3D打印(也称“增材制造”)技术正在不断拓展人类的想象边界。当前,3D打印产业扩张势头正劲。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第三季度末,我国3D打印设备产量实现同比两位数增长。
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是一种数字化制造过程,通过逐层堆积材料来创建三维物体。今天,3D打印以其独特优势正向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广泛渗透,医疗、建筑、航天、工业生产、教育、文物保护等场景都能看到这项新技术的应用。
有些居民朋友可能还记得,电影《十二生肖》中有这样一组镜头:成龙戴着一副具有三维扫描功能的白手套,摸了国宝十二生肖的头像后,数据直接输入到电脑内,瞬间复制出一模一样的兽首。在2012年,这样的“操作”引得现场影迷惊呼神奇。
打印食物、打印火箭、打印汽车……3D打印万物。《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史佳庆 编辑陈融雪上海,中国首家 3D 打印文化博物馆7月12日,西北工业大学本科录取通知书样式发布。除体现学校航空、航天、航海的特色外,该录取通知书还藏着一份“惊喜”。
它既可以打印塑料、陶瓷等非金属材料,也可以打印钢铁、铝合金、钛合金、高温合金等金属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生物材料甚至是生命材料,成形尺寸从微纳米元器件到10米以上大型航空结构件,为现代制造业发展及传统制造业升级转型提供了巨大契机。
金属3D打印案例展示-金属活动关节3D龙生产全过程解剖。工艺优势:采用金属3D打印一体成型工艺,打印速度快,精度高,表面质量佳,零件致密度高,表面作喷砂打磨处理,全身亮金色电镀,造型美观逼真,号称“玩不坏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