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微信公众号当地时间28日晚上9时(北京时间29日上午9时),美国总统拜登在国会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演讲,这是拜登作为总统首次在国会发表演讲。此时恰逢其上任百天之际,因此被多方认为具有象征性意义。
胡适美国留学时候因为一篇《文学改良刍议》被陈独秀看上,大加赞赏,并在当时最火杂志《新青年》上发表,陈独秀力邀胡适回国并在北大任教,胡适回国后赶上当时全国兴起的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胡适作为留洋西派人士,首先从文学角度开始提倡用白话文写小说,用白话人写诗,倡导西方生活方式。
而西方的理论无疑是最有市场的,当时的许多大家,基本都有留洋经历,比如说民国大师胡适、“万世师表”陶行知、中国现代哲学奠基人冯友兰、 北大教授蒋梦麟等人,而一大批民国大师的师傅,都指向了一个人——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
提起胡适,很多人都会想起一个国学大师的形象,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知交遍天下。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为了争取美国人对中国抗战的支持,于1938年9月17日任命胡适担任驻美大使,用胡适在美国的影响力,来争取美国的援助。
胡适,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适之,笔名胡适,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生平经历:早年求学:胡适早年在家乡的私塾读书,不满八岁就能自己念书,读习并记诵了《孝经》《四书》和《五经》中的四经,还读遍了本村邻村的白话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