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11月14日电 (记者 陈静)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焕民教授14日在此间对记者表示,目前,创新技术的发展,创新药物的研发给儿童肿瘤领域带来了希望。上海市儿童医院邵静波教授亦指出,尤其是免疫治疗的出现,开辟了儿童肿瘤治疗的新格局。
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多学科诊疗门诊开诊啦随着全球过敏性疾病日益增多,中国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已达到41%。此类疾病涉及呼吸道、皮肤、消化道等多个系统,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质量。症状包括反复鼻塞、咳嗽、呕吐、腹泻、湿疹等,部分儿童还会出现眼部不适。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SMA基因治疗研究团队顺利完成Ⅱ期临床研究的首批2例患儿入组给药,一名越南籍患儿成为入组治疗的首例外籍患者。本文图均为 医院供图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教授王艺领衔的SMA(脊髓性肌萎缩症)基因治疗研究团队,顺利完成Ⅱ期临床研究的首批2例患儿入组给药。
1岁零3个月的宝宝豆豆(化名)与家人常住在澳大利亚出生时脖子有个黄豆大小的肿物家人没在意没想到前段时间反复出现感染、流脓孩子常常痛得哇哇大哭屡次在当地医院求医无望最终选择回国治疗并慕名找到了福建的医院仅一周时间,医生顺利解决了豆豆一家的烦恼!
极目新闻通讯员 黄洁莹 方向豆豆(化名)在妈妈肚子里就被查出患有罕见的先天性鳃裂囊肿,出生后极易发生气道梗阻导致窒息。幸运的是,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多学科专家迅速行动,在豆豆出生后一周内成功完成了微创手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刁明杰七岁男孩突发高热、咳嗽多日,服用抗生素也不见好,增强CT影像显示其右肺多发蜂窝状空洞,最终确诊坏死性肺炎。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儿童呼吸内科团队组织多学科会诊,最终通过支气管镜介入技术解决了患儿困扰。
扬子晚报网讯(记者 朱亚运)12月20日-22日,第四届中西融合儿童健康大会在北京召开。精华制药作为传统中药企业代表应邀参会,并发布该公司“国家非遗”王氏保赤丸在婴幼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综合征治疗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通讯员 李媛 王晓敏通过基因治疗,“修缮”问题基因,让先天性耳聋患儿用“自己的耳朵”听到声音——最近,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省耳鼻喉医院)OTOF基因递送治疗遗传性耳聋的临床试验取得突破性进展,受试患儿术后听力得到明显改善。徐磊正在为患者进行OTOF基因治疗药物注射治愈!
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全血细胞全数下降,孩子异常出血,且输注血小板也无效。面对几乎“死局”的艰难局面,上海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移植团队迎难而上,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完成了国内首例Hatipoglu免疫缺陷综合征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移植后已近3个月,3岁女孩宁宁病情稳定。
南海网2月12日消息(记者 沙晓峰)2月12日,记者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海南医院获悉,前不久,该医院儿外科成功救治了一名胆道闭锁镜面人(内脏反位)患儿,实施葛西手术(Kasai procedure),带来了新的生命希望。
新华网贵阳12月27日电 近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普外团队成功治愈一例新生儿复杂型腹裂畸形。该患儿的母亲在怀孕中期超声检查时发现,胎儿存在腹裂畸形,但其父母不舍得放弃,希望能保住宝宝。
来源:【宁夏日报】近日,中国(宁夏)第27批援贝宁医疗队通过中西医结合方式拯救了非洲贝宁纳迪丹古一名患有先天性巨结肠合并脐疝的28天新生儿宝宝,神奇中医的魅力和中国医生大爱无疆的精神再次在非洲大地熠熠生辉。
南都讯 2024年岁末,“港澳药械通”政策传来新的好消息,又一罕见病的新疗法在深圳解锁启用。12月20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港大深圳医院”)多学科团队成功为患有低磷酸酯酶症(Hypophosphatasia,简称HPP)的成都患者小羽(化名)实施阿司福酶α治疗。
“最多时一天接诊孩子400个左右,医护60多人,还没感染的也就四五个。”这两天,《相对论》记者庄胜春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儿科了解到,对于孩子,感染奥密克戎大多是无症状和轻症,但也要有所防备。重症监护室里,一位乳名叫“小海豚”的宝宝上午刚刚拔了气管插管,正在转到普通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