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俞金旻)6月26日,备受瞩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D)靶向治疗新药仑卡奈单抗(Lecanemab)正式在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落地首次开方。首批6名在华山医院确诊AD早期的患者将接受周期为18个月的治疗,每个月输注两次仑卡奈单抗。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俗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通常隐匿起病,缓慢进展,是导致痴呆(认知症)最主要疾病,大约60%以上的痴呆是由此病引起。本病好发于老年人,但也有成年、甚至青年发病的患者。
阳光讯(记者 郑亚雷)2月9日,西安凤城医院手足显微外科郑晓菊院长团队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朱庆棠教授亲自操作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显微手术机器人辅助颈部高位舌骨平面以上的颈深淋巴管静脉端端吻合,术中在放大75倍下完成内径0.15mm-0.
2月14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郭庚主任医师团队、神经内科李阳主任医师团队,联合核医学科武志芳主任医师团队,通过对阿尔茨海默病适应征患者进行生物标记物的严格筛选,进行严格的术前评估以及神内、神外、核医学科、影像科、麻醉科多次多学科会诊讨论,成功为一名71岁重度阿尔茨海默病
中新网湖北新闻11月20日电(陈有为)在医学领域,阿尔茨海默病一直被视为难以攻克的难题。武汉协和医院20日发布消息称,该院通过外科手术对5名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治疗,术后记忆力得到明显改善。72岁的吴先生(化名)是其中之一。
人民网悉尼4月3日电 据澳大利亚九号新闻台报道,澳大利亚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挑战了阿尔茨海默病的传统疗法。相关研究人员称,靶向清除淀粉样斑块并不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必要条件,通过使用超声波技术也能使患者产生长期认知变化。
我国是全球AD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根据《2022年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统计,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中轻度认知障碍有3877万,痴呆患者约1507万,其中AD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达1300万,AD痴呆患者达983万。
近日,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成功为一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年患者实施了双侧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LVA术),术后患者记忆力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得到明显提升。患者李大爷(化名),今年67岁,7年前开始出现记忆力减退的症状,经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
来源:【中国吉林网】你是否想过,那些逐渐模糊的记忆、慢慢遗忘的亲人面容,有一天能被重新找回?在医疗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这样的希望正逐渐照进现实。吉大三院血管外科团队,在攻克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中,迈出了关键一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岳阳 王馨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海华)1月26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陆港院区成功为78岁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屈阿婆实施了“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术后一周,屈阿婆已能认出家人。手术正在进行中。
12月18日,礼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国内正式获批,用于治疗成人因阿尔茨海默病(AD)引起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轻度痴呆。据了解,礼来研发的这款多奈单抗注射液“记能达”是“唯一一款有证据支持,在清除淀粉样蛋白斑块后可停药的靶向淀粉样蛋白的疗法”。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陆港院区血管外科团队成功为78岁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屈阿婆实施了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引发关注。术后第一天,屈阿婆基本可以正常交流,术后一周不仅能认出家人,情绪稳定,还恢复了正常的作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