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英文名blueandwhite,以“青”为灵魂,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约1250-1350摄氏度高温一次烧成,是源于中国,遍行世界的一种白地蓝花的高温釉下彩瓷器。
最近听陶瓷行业专家尹虹博士谈到一个话题,“青花瓷并不是中国独有的产物”,引起了笔者强烈的好奇心。但据笔者所知,这首歌中最妙的那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说的并不是青花瓷,而是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的汝瓷。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最具伊斯兰风格的中国瓷器据英国人蒲柏考证,文献中最早提到青花瓷器的中原士人是明朝人曹昭,他在成书于洪武二十年的《格古要论》里评价说:“有青色及五色花者, 且俗甚矣”,贬抑的意思相当明显。
潮新闻客户端 本文摘自英国学者、伦敦大学中国美术史教授马啸鸿(Shane McCausland)的新作《蒙古世纪》(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4年1月),潮新闻经授权刊发。本书为春风月榜上榜书,标题为编者加。
从黑陶到青花:陶瓷的中国之美演讲人:白明 演讲地点:清华大学“人文清华讲坛” 演讲时间:2024年9月白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教授、美术馆执行馆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上虞青现代国际陶艺中心主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