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92岁常沙娜和85岁樊锦诗在敦煌研究院依依惜别一句“下次再来”让人感慨樊锦诗自1963年从北大毕业后已在敦煌研究院坚持工作约60年被誉为 “敦煌女儿”常沙娜幼时随父常书鸿在敦煌临摹壁画常书鸿因一生致力于敦煌艺术研究保护等工作被人称作 “敦煌的守护神”当大漠孤烟成了故交
前段时间,93岁的艺术设计家常沙娜与86岁的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在敦煌重逢,两位“敦煌女儿”再度共聚一堂,场面温馨而感人。这次见面不仅是岁月留痕的交汇,更是一场充满活力和少女心的相遇。两位“女儿”亲切相见这段珍贵的对话中,常沙娜与樊锦诗的对话流露出她们对生活和敦煌的深深眷恋。
10月17日92岁常沙娜和85岁樊锦诗在敦煌研究院依依惜别一句“下次再来”让人感慨樊锦诗自1963年从北大毕业后已在敦煌研究院坚持工作约60年被誉为 “敦煌女儿”常沙娜幼时随父常书鸿在敦煌临摹壁画常书鸿因一生致力于敦煌艺术研究保护等工作被人称作 “敦煌的守护神”当大漠孤烟成了故交
新华社兰州9月9日电(记者贾钊、程楠)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是敦煌的符号。不过她平时深居简出,潜心研究学术,见一面着实不易。6日至7日举办的敦煌文博会期间,樊锦诗受邀出席开幕式等多项活动,成为与会嘉宾“追星”的好机会。浩瀚苍穹中,也的确有一颗以她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近日,北京大学迎来建校125周年校庆。校庆日当天,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杰出院友、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向北大捐赠一千万人民币,设立樊锦诗教育基金,用于支持北大敦煌学相关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方面以及相关学术机构的发展建设。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陈江图片来源:潮新闻此情可待成追忆,吾心归处是敦煌。据潮新闻报道,10月17日,甘肃敦煌研究院的门口,92岁的常沙娜和85岁的樊锦诗合影留念。两位“敦煌的女儿”拉着手依依惜别。樊锦诗对常沙娜说:下次再来。常沙娜说:到北京了,你就到我家里来。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段罗君西湖之畔,驼声悠悠。西湖遇见敦煌,是跨越空间和时间的文化碰撞,也是人与人之间的相遇。从“敦煌守护神”常书鸿,到他的女儿“永远的敦煌少女”常沙娜以及樊锦诗等,杭州人守护敦煌文脉的故事一直延续至今。
我想再回莫高窟看一眼,尽管我现在视力很不好,可那三危山、大泉河还有一个个洞窟,在脑海里清晰得很。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如今有一支非常优秀的讲解员队伍,这支300余人的专业团队经过多年积累沉淀而来,其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准在业内得到公认。
来源:【绿色中国】世上,还真有无巧不成书的“巧”事,有的似是很难解释个中之“巧”。下面所讲的常书鸿、常沙娜、樊锦诗、屈建军的故事,竟就有如此多“巧”连着“巧”——文/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 王兮之冥冥之中,有此不幸中的万幸,也许真是上天有眼,护佑我华夏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