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月24日报道据日本《朝日新闻》1月24日报道,日本银行(央行)在23日举行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决定继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行长植田和男表现出谨慎态度,主张密切关注能否实现工资和物价同时上涨的“经济良性循环”。
□记者 许予朋近一段时间,关于人民银行购买国债的话题受到市场广泛关注。4月23日,人民银行及财政部纷纷就此话题做出最新表态。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可以作为一种流动性管理方式和货币政策工具储备。
【鲍威尔:回顾过去 可能本可以更早停止量化宽松政策】财联社2月13日电,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回顾过去,可能本可以更早停止量化宽松政策;目前希望保持政策的紧缩状态,希望暂时保持政策的限制性。在资产负债表缩减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新社北京7月12日电(记者 夏宾)中国央行近日宣布将于近期面向部分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其卖出国债操作正推进落地。有权威专家12日对记者表示,央行国债买卖定位是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绝不是要搞量化宽松。
9月21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举行2024年第三季度论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论坛上指出,当前宏观政策不宜简单仿效发达国家量化宽松政策。原因在于,我国与发达经济体在宏观政策作用上有所区别。
近期市场比较关注二级市场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对此,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此举并不代表量化宽松。潘功胜表示,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债券市场的规模和深度逐步提升,央行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投放基础货币的条件逐渐成熟。
【部分欧洲央行决策者敦促审查量化宽松的后果 称可能弊大于利】财联社7月4日电,消息人士表示,欧洲央行的一些决策者正在敦促对央行为应对低通胀而采取了近十年的激进货币刺激政策进行审查,他们认为这些政策可能弊大于利。
中国人民银行周一发布公告称,为维护债券市场稳健运行,在对当前市场形势审慎观察、评估基础上,人民银行决定于近期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这意味着讨论了大半年的央行买卖国债将进入操作阶段。
5月28日消息,欧洲央行执行委员会成员Isabel Schnabel称,量化宽松工具应该主要在危机时期使用,因为其成本可能比其他工具更为高昂。“在金融市场动荡时,购买资产可能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她周二在东京发表讲话称。
最近,央行做了两件事:一是在其官网的“公开市场业务”专页中新增了“公开市场国债买卖业务公告”栏目;二是央行公告称,2024年8月开展了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全月净买入债券面值为1000亿元。这是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吗?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人民银行正在与财政部加强沟通,共同研究推动落实。这个过程整体是渐进式的,国债发行节奏、期限结构、托管制度等也需同步研究优化。
7月以来,央行开展国债借入操作备受关注。在央行发布公告后,近期贝壳财经记者从央行确认,央行已经与几家主要金融机构签订了债券借入协议,目前已签协议的金融机构可供出借的中长期国债有数千亿元。央行将采用无固定期限、信用方式借入国债,且将视债券市场运行情况,持续借入并卖出国债。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在当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说:“总的来看,11月份,随着各项宏观政策发力显效,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但也要看到,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国内需求仍显不足,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