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记:刚才你讲到两岸文化交流的问题,给我的印象是,这边的人不欣赏台湾高层次的作家;台湾也不欣赏大陆这边高层次的作家,请你谈谈怎样改善这种状况?陈:这是社会结构不同,群众需要就不同。他要爱情,你给他金钱不行,或反之也不行,所以是文化层面的需求不同。
第二部分:与台湾女作家陈平女士(三毛)单独会面的采访实录(续)三毛的题字问:当读者翻完你的作品后,会想,三毛的下部作品会是什么样的?会在什么时候出来?三毛:两年多,没有写什么作品呀。搞了一个集子,也算不上什么作品,只能算一个收尾,把以前的东西拿过来做一个收尾。
我没有去过台湾,一次也没有,虽在2016年办理了港澳通行证,但由于没有机缘,一直未曾去过台湾。我一个重庆下里巴人,居然大言不惭地说自己喜欢台湾,听起来像是一个无趣的笑话,但我真的就喜欢他,好似骨子里自带台湾情结,就像失散很久的孩儿,对老祖宗的崇尚膜拜之情一样,又好似一水相隔的台湾人对母亲的怀抱如出一辙。
提起台湾作家三毛来,相信七零后并不陌生,她写的歌词《橄榄树》,曾经传唱一时,风靡大江南北!今天我们来欣赏三毛写的一封长信,这是我在西泠印社的拍卖会上看到的,由于平时没看到过三毛的手迹,我还多欣赏了一下。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郑愁予说到三毛,大家会想到她的著名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这曾经是每位文学青年的入门启蒙,她和爱人荷西在撒哈拉的爱侣生活,让很多人心向往之。三毛女士遗世独立和为爱情奋不顾身的形象,让很多人为之动容。
愿你遍历山河,觉得人间值得:三毛传 03|台北 台北。松江路。 三毛在台湾的第一个家,在这里。风清月朗的旧时光,喧嚣聒噪的新街巷。是从这里,她的此生此世方才算真正有了路轨,有了开端。漫漫生涯,轻轻时光,一点一点有了质感。
1990年秋天三毛在成都街头。《远方》由潘越云演唱,王新莲作曲,三毛作词并且由她亲自口述开场,收录在专辑《回声》中。这张唱片专辑里有她亲笔写下的11首歌词,记录了她人生的四个阶段。三毛以流浪者的身份流浪成都大街小巷。
她的文字影响了无数六零、七零后的青春。在她的笔下,撒哈拉沙漠何等美丽何等地浪漫。曾几何时,一曲“梦中的橄榄树”广为传唱。三毛,一个热爱生活的女人,1991年1月4日,她在医院上吊自杀……有些人的生命终结了就是终结了,而三毛却用留下的文字继续点缀着无数人的青春与梦想。
1991年1月4日凌晨,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在医院洗手间自缢身亡,享年48岁。上吊的工具是她儿时偏爱的丝袜。丝袜的一头拴在墙壁上的铁钩,另一头牢牢套紧脖子。三毛双腿蜷起,双手合十,身体半悬在马桶上,死状诡异。
1979年9月30日,是三毛永生难忘的日子。她正陪伴父母在欧洲旅行,突然接到一封电报将她拉入了无尽的深渊。电报中说,她的丈夫荷西潜水失踪,怀疑已经遇难。三毛如遭雷击。三毛当即订了机票,与父母火速赶回拉芭玛岛,距离荷西失踪已过去两天。
踏上故土时三毛已然热泪盈眶,她呜咽着说:“我盼了40年,终于实现了梦想!”中秋前夕,三毛的家人、生前密友、粉丝与两岸的文学爱好者、资深媒体人在位于小沙的三毛祖居展开“云上”对话,一起分享研讨三毛这位“小沙女”的经历和作品,缅怀和重温三毛文学世界中的人文纽带和两岸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