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 ,电影《脐带》在呼伦贝尔市举办路演活动。青年导演乔思雪、演员娜荷芽、制片人刘辉、胡婧等呼伦贝尔籍的影片主创人员出席,并在影片放映后与80余名呼伦贝尔地区文艺界人士、媒体记者共同分享了影片创作的初衷和拍摄过程。
3月份上映的内蒙古题材电影《脐带》上戛纳啦!2023戛纳国际电影节•中国青年电影全球推广计划将于5月16日至27日在戛纳电影节期间举办,内蒙古青年导演乔思雪编剧执导的电影《脐带》,将作为中国青年导演作品在戛纳展映。
作者奥蓝 “草原上不仅只有马头琴。”内蒙古籍青年女导演乔思雪的长片处女作《脐带》中的一句台词,让不少电影人产生共鸣。 一天前,内蒙古电影集团董事长曾涵与忻钰坤、周子阳、张大磊及德格娜4位内蒙古籍优秀导演组团包场,请呼和浩特电影人和电影爱好者观看《脐带》。 “这句台词特别打动我。
3月18日上映的电影《脐带》,讲述了一个简单澄澈,悲伤中又带着温暖的故事。一根绳子,一头系着患有阿尔兹海默症、宛若孩童般天真浪漫的母亲,一头系着担忧母亲走失、承担着照护重任的儿子。两人在苍茫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漫游,寻找母亲的“来处”。绳子如同脐带般,建立了奇妙的“逆位”母子关系。
今日,由傅若清担任总制片人,曹郁、姚晨监制,青年导演乔思雪编剧执导,演员巴德玛、游牧电子音乐人伊德尔主演的电影《脐带》正式登陆全国大银幕,温暖上映。同时发布了「爱的牵绊」正片片段,“脐带”是守护亦是束缚,让大家感受到世间最温暖动人的情感羁绊。
2023年3月,电影《脐带》上映,辗转全国各地路演时,导演乔思雪碰到一位71岁的老先生,过去三年他一直在家照顾91岁的老母亲。老先生说,因为害怕老母亲感染新冠骤然离开,有半年时间,他都没有让母亲下过楼。看完影片,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尊严。
一个人去看了电影《脐带》。虽然排期很少,但很推荐。值得二刷。关于剧情,不剧透,大家可以自己搜,感兴趣的自己去看。母亲和孩子,永恒的主题。种子随风飞扬,落地生根,然而脐带永远牵连,似乎从未剪断。从脐带诞生的那一刻起,母亲便不自由了。母子从来没有彼此自由过,脐带从未剪断过。
原标题:寻找记忆里温暖的家(引题) 电影《脐带》走红(主题)内蒙古日报记者 马芳 实习记者 孙柳近日,内蒙古“90”后导演乔思雪编剧执导的影片《脐带》走红。《脐带》讲述了音乐人阿鲁斯陪伴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母亲回到故土草原,带她寻找记忆中“家”的温暖故事。
由曹郁、姚晨监制,青年导演乔思雪编剧执导,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巴德玛、游牧电子音乐人伊德尔领衔主演的电影《脐带》将于3月18日全国公映。影片讲述音乐人阿鲁斯(伊德尔饰)带着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母亲娜仁左格(巴德玛饰)回到草原故乡,帮助母亲寻找记忆中的“阴阳树”的故事。
封面新闻记者 周琴// 封面会客厅·人物介绍乔思雪,导演、编剧,出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毕业于法国巴黎3IS电影学院。2018年,她创作长片电影剧本《漫游在蓝色草原》入选2019届FIRST创投会。《脐带》是她执导的首部电影。
作者:兰州大学文艺评论中心执行主任、文学院副教授 周仲谋关注罹患阿兹海默症老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是最近几年中外电影创作的热点之一。《困在时光里的父亲》《哦!文姬》《妈妈!》《来处是归途》《叫我郑先生》等影片,都从不同角度触及了这一题材。
几日前,中国电影家协会召开了电影《脐带》的观摩研讨会。乔思雪自编自导的处女作《脐带》由曹郁、姚晨监制,巴德玛、伊德尔主演,讲述了音乐人阿鲁斯陪伴患有阿尔兹海默病的母亲回到故乡草原,寻找她念念不忘的“阴阳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