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起,华商报十大平台开始征集“3·15”线索,截至2月11日已收到近百条爆料线索,其中涉及快递延迟送达、培训机构跑路关门、电信运营商诱导消费、买到假冒热水器、商品房房屋面积有出入等消费方面的问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易佳颖、实习生 李欣凝 上海报道新茶饮食安问题的反复出现正在不断消耗着消费者的信任与好感。就在315前夕,北京消协于3月13日通报,9家餐饮服务企业存在食品安全问题,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其中,连锁茶饮蜜雪冰城有门店赫然在列,原因是擅自拆除工用具消毒水池。
大众网记者 姚双玉 潍坊报道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消费者。无奈,吃穿住行游,处处都有“坑”。消费者如何正确维权,成功避开消费“坑”?吃(图源网络)情景一:外出吃饭时,商家提供的餐具、纸巾要收费,遇到这种隐形消费的情况应该怎么办?
据统计,2023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超1328万件,同比增长15.33%。在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加强的当下,人们的吃穿住行都离不开消费,如何避免“消费被坑”也成为了大家越来越关注的话题。
据介绍,此次发布的“全国消费维权十大典型司法案例”涵盖多个消费领域,聚焦时下消费热点、维权难点,如消费者客观差评商家不构成侵权、跨境电商域外管辖条款效力认定、社区团购团长承担销售者责任认定、保险公司滥用“疾病释义”条款免责、平台派单模式中物流公司赔偿责任认定、电信服务欺诈、教培合同“超期余款不退”条款效力认定、二手汽车消费欺诈、预付式消费中经营者转让债务的责任承担、老年人旅游安全保障责任等,涉及消费者的获得赔偿权、公平交易权、监督权、知情权、人身财产安全权等。
来源:【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淄博新闻网讯(记者赵晓雯)释放市场活力、提振消费信心。2023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消费维权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为消费者发声、为放心消费环境助力,即日起,博览新闻客户端开通“3·15”消费维权通道。
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2023年全国消协组织消费维权年主题为“提振消费信心”。主题立足主责主业,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协同共治,打造更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着力解决影响消费信心的难点堵点问题。我们每一位消费者都有责任一起维护好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