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一声激动的叫喊,划破了深夜取卵手术室的宁静。终于,医护团队获得了一枚刚刚破壳而出的4BC囊胚。这颗珍贵的卵子,这不仅是对患者及其家庭的喜讯,更是对中信湘雅医疗团队无数次钻研的最好回报。这是发生在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麓谷总院手术室里的一幕。
进入辅助生殖治疗周期的患者都需要进行卵泡检测,也就是使用B超监测观察卵泡数量以及生长发育速度。很多人会误认为B超上看到的图案就是卵子,其实不然,B超显示的其实为卵泡,卵泡内充满了液体,而卵子则在卵泡液中,随着穿刺手术与卵泡液一起冲出。
作为一名在胚胎实验室工作了8年的资深的胚胎学家,我只想说,亲,你们都想太多了。在女方麻醉后几分钟的时间里,我们的临床医生就熟练、精准、快速地穿刺获取了您发育良好的卵泡,包含着这些卵泡的卵泡液就迅速通过小窗口转入了胚胎实验室,接下来就是我们胚胎技术员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在显微镜下通过我们已经练就的火眼金睛迅速将卵泡挑出来,经过洗涤之后转入卵子培养液中,放入培养箱培养,等待授精。
虽然目前促排卵方法以及B超和激素监测已经非常成熟,但仍不能让这批募集的所有卵泡中全部是成熟卵子,成熟卵子的比例应该在80%~85%才好,其中往往夹杂着20%未成熟卵子,而只有成熟卵子,看到第一极体,才具备受精功能,所以获卵数多未必好,卵子成熟才是王道呀!
很多人认为,跑得最快的那个精子,就一定能得到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科学家研究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不仅如此,在3D显微镜被发明后,科学家通过这种新设备发现,300多年以来,人们认为精子是像小蝌蚪一样,游动前进的运动方式,也是错误的。
美国的一支科研团队在受精实验中,偶然间目睹了一个震撼人心的场景。当精子与卵子相遇的瞬间,一道耀眼的光芒骤然绽放,恰似绚烂的烟火,宣告着新生命的启航。这一惊人的发现犹如一道强光,照亮了科研人员前行的道路,也激发了他们深入探究的热情。
主笔、视频制作:于梅君今年全国两会上,国家卫健委、全国妇联联名提交了“关于支持大龄女性以及女性肿瘤患者生育力保存”的提案。一时间,“生育力保存”成为网友讨论的焦点。那么,什么是“生育力保存”? 具体有哪些方法?哪些人群需要进行生育力保存?
《科学》杂志中不仅发表了北京和美国科学家的研究,还曝光了一张在显微镜下拍摄到“生物光”。研究人员随后在实验中发现,在人类受精过程中,精子与卵子结合的那一瞬间,会“突然爆发出一道巨大的闪光”,这道光不是通过相机捕捉的光影,而是真的在显微镜下被研究人员所看见。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在北京妇产医院卵巢组织冻存库无菌实验室内,工作人员提取了一名3岁白血病女童的卵巢组织活性检测照片:在绿色染料的映衬下,显微镜下的卵泡像无数只正在发光的萤火虫。数千颗存活的卵泡,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可以重新移植回女童体内,恢复她卵巢的内分泌功能。
自然生育本是一个微妙、和谐的过程。然而,随着近年来生育年龄的推后,二胎三胎政策的开放,生活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孕不育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不孕不育夫妻而言,想圆生育之梦,辅助生殖是根“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