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国宝之美,穿越古今,器以载道,恢弘万千。每件珍稀文物背后,都凝聚着古人的匠心智慧,镌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见证着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从2023年3月20日起,中新社“东西问”推出“镇馆之宝”系列策划(三),藉专家探究文物之意涵及其背后故事。
作者:刘晓峰(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本文要讨论的是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的月亮(图①)。这个月亮很特殊,汉代人画月亮通常是画一轮满月。检索其他在帛画、壁画、画像石上描绘的月亮,几乎都是一轮满月,特别是和太阳对举的情况下,但马王堆这幅T形帛画上面画的却是一轮残月。
【编者按】一座千年汉墓,三千件珍贵文物,一代文博人的艰难探索。《马王堆考古手记》真实还原了50年前轰动世界的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历程,作者之一的侯良,是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工作的亲历者和领导者之一,一生致力于马王堆的研究和普及推广工作。
“薄如蝉翼、轻若烟雾”的素纱单衣。 苏李摄湖南长沙,楚汉名城,距今2200余年的历史,孕育出湖湘灿烂的文明果实。如今,历史的印记,浓缩于一器一物间,在湖南博物院国宝数字化中“重生”,吸引众多游客前往。作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湖南博物院展厅面积2.
特别说明:本文涉及招魂幡的说法,是古代礼制文化的体现,并非封建迷信。长沙汉墓马王堆里的宝贝实在太多了,但有一样比较特殊,就是“T”字形的旌幡类帛画。它像画又不像画,形同衣服又不是衣服,色彩绚丽,表现力丰富,非常吸引人的目光。那么,这种帛画作为随葬品有何意义呢?
湖南馆广电展区的巨幅7字型屏幕。对T形帛画超高清技术采集后,可以把T形帛画中的相关传统元素进行提炼和创作。提取的元素可以使用到新的消费场景中去。红网时刻新闻5月26日讯(记者 郭薇灿 摄影 朱丽萍)“太震撼了,好看!
“马王堆帛书的整理工作是没有止境的”——谈《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修订本作者:石玉《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修订本)(全七册)裘锡圭 主编湖南博物院、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编纂中华书局周易经传图 资料图片马王堆三号汉墓T形帛画 资料图片【编书者说】《长沙马王堆汉墓
仿若打开一扇“时光之门”,穿越两千余年——一件件精美绝伦的文物,再现西汉初期人们的生活方式、热烈浪漫的想象、对宇宙和生命的认识……这是湖南博物院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展厅。2024年是马王堆汉墓完成考古发掘5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