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通俗的说是肠道上长了些肉疙瘩,专业的讲是肠道粘膜表面有突出的上皮组织。通常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炎症刺激、遗传因素、长期便秘及慢性疾病如高血糖、肿瘤等有关;人的肠道分为小肠和大肠,生在肠道后截部分的大肠是息肉多发的部位,通常称为大肠息肉和直肠息肉。
但管状腺瘤癌变几率就会高一点,十年癌变率2.7%,还有绒毛状腺瘤,发现绒毛状腺瘤结肠癌的十年发生率是8.6%,所以目前临床上的息肉发现就予以切除,因为如果发现的息肉大于一厘米了,那证明这个息肉已经长很久了,或者长得很快,需要马上切掉,如果很小,肉眼比较难百分百确定到底是什么性质的息肉,只要是做了肠镜,大的本来就应该切,小的顺手也切了。
来源:【大河健康报】息肉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不少人在体检报告单中看到过,要知道,凡是有“黏膜”的地方都可能突然冒出一个光滑的小肉球。最近,老田就在一次体检中发现自己肠道里有一颗肠息肉,经过活检发现它已经癌变,这下可急坏了老田和家人。在医生的建议下做了手术,根治性切除,获得新生。
结直肠息肉起病隐匿,一般没有明显症状,通常在进行结肠镜检查时被发现。根据息肉的病理类型,有相当一部分结直肠息肉属于癌前病变。结直肠息肉总体的癌变率在0.2%~5.0%之间。因此,结直肠息肉一旦发现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很多患者看到这样的报告,以为自己得了胃癌,常为此焦虑不安。胃里怎么会长息肉,会不会癌变?目前,对胃息肉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初步研究提示:1.增生性息肉或炎性息肉通常是由于胃内感染和损伤引起的适应性反应,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中国感染率达57%~75%,H. p阳性的增生性息肉患者在成功根除H. p感染后,其中约40%的患者息肉完全消退;
大部分的结直肠癌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从息肉到肠癌,这期间大约需要8到10年的时间窗。市人民医院肛肠病诊疗中心主任医师纪烈辰介绍,通过为结直肠癌筛查出的高危人群施行全结肠镜检查,发现约40%的人群患有息肉等肠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