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迭代,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正进一步扩大。据人社部发布的《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2025年我国AI人才缺口将达1000万,其中对算法人才的需求度高达80%。在人工智能浪潮下,高校如何与产业端联动进行产教融合也被提上了日程。
在上海师范大学一个透明的小玻璃房里,“准老师”们能对着屏幕里的“AI学生”上课,学生情况跟现实中相似,表现参差不齐,对老师的反应也各不相同。这样的玻璃房,正是上海师范大学推出的搭载着教师教育大模型系统的“微格仓”。8月26日,上海师范大学学生在微格仓“上课”。
中新网上海新闻1月25日电(记者 陈静)记者25日获悉,上海电力大学人工智能现代产业学院人工智能微专业成功开展第二阶段课程信创大模型产教融合实训课程。此次课程基于与企业共建的“面向智慧能源的人工智能全栈实践教学平台”,邀请到企业和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的技术专家与工程师授课。
在一间模拟教室——“微格仓”里,上海师范大学英语师范专业大三学生陆尤琪对着9名“AI学生”开始练习授课,在她的引导下,“AI学生”热烈地进行着英语口语会话练习。相比于“无生试讲”,“AI学生”会回答问题、举手提问,给了陆尤琪很多真实的反馈,让她不再上演“独角戏”。
进入寒假,教育产品迎来了销售旺季。近期,无论是青少年教育还是成人教育领域,都推出了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教育新产品。此前,由于技术限制,市面上的AI学习类产品只能聚焦语文、英语等文科科目。但是近期上市的AI教育新产品,能够实现“全科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