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不灭,中国必亡!”鲁迅先生曾经发出过这样的呐喊声。事实上,在新文化运动初期,包括钱玄同、胡适在内的一批学者都曾力主应该废除汉字。这些知识分子发出这样的声音,是因为他们认为中国的贫弱,很可能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
先辈想了很多办法,从1892年的清末开始,民间就发起了“切音字运动”,切音字就是拼音的意思。“切音字运动”是鸦片战争后,当时极为活跃的中国顶级知识分子痛定思痛,以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认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
这促使中国人开始研究汉字输入法,从早期的五笔字型开始,到现在的拼音输入法、手写输入法,中国人不但完美解决了汉字输入问题,更在效率上超越了拼音文字:我们敲击一个或几个按键就能输入一个文字,但英文至今需要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输入,可以想象,这种原始的输入效率多么低下!
老外提问为什么中国不用拼音代替汉字,"外交天团"如果如此回答,你更喜欢那个?耿爽: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国家的政客患上了中国恐惧症,他们对中国文化充满偏见,疑神疑鬼,贩卖焦虑,制造紧张。这种汉字不如拼音方便是错误认知,战略误判和政治操纵。
2002年7月,台湾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投票通过中文译音将采用“通用拼音系统”的方案。台湾过去对中文的注音,采用的是1918年公布的注音符号,和1928年公布的国语罗马字(后改称译音符号),比如,b-ㄆ,m-ㄈ,ci-ㄑ ,si-ㄒ。
高速公路在我国的发展可谓是非常迅速了,我国高速公路经过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目前已经建成了世界上里程数最长的高速公路系统,贯通南北,横亘东西,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脉搏,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出行的必备。
在世界字体文化中,汉字是一门独一无二的艺术,没有哪一种文字能够像汉字一样,集字形、 字音、 字义于一体,形成独特的艺术形式,并且还衍生出了绝无仅有的书法艺术,试想一下,如果汉字被废除了,书法艺术还会存在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