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编者的话:“情绪消费”正成为一种新兴消费现象。陪玩、哄睡、叫醒、安慰等情绪服务被越来越多年轻人当作抒发情绪、获得情感支持的“首选项”。伴随着情绪消费类商品销量和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背后所反映的年轻人心理需求值得重视。
不开心在网上找个人哄、睡不着连麦找人唱歌、起不了床订个叫醒服务……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情绪消费逐渐成为年轻群体的新宠。所谓情绪消费,主要包括网络平台上销售的情绪消费服务,包括倾诉、叫醒、陪聊、哄睡、安慰等等不同类型。
21岁前职业电竞选手“胖猫”离世事件,持续引发关注。随着警方的调查通报,网络上关于女方“用情感操控榨干胖猫金钱”的谣言被拆穿。但关于游戏代练、陪玩的收入仍在被热议。微博话题“前职业选手谈胖猫代练2年赚50万”登上热搜,阅读量1.8亿。
我一开始接触的时候是在口罩时期,那年在深圳,年底准备回去过年就开始了YQ,过完年后,我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回到了湖南,刚回家真的不知道去做什么工作,因为确实老家的工资跟深圳相比来说落差感确实挺大的,当时我是一个非常爱打游戏的人,从英雄联盟到玩手游,每天基本上都泡在游戏里,仿佛在游戏里才能找到乐趣,后面慢慢就接触到游戏陪玩这个行业,就想着反正自己也爱打游戏,还能赚钱,何乐而不为,真正开始做了以后才知道陪玩不比上班轻松,要照顾到老板的情绪和游戏体验,还要打好自己的,没打单的时候还要去找新老板,就跟做销售一样,不能指望一个老板吃一辈子,有时候行情不好的时候一个老板都没有,到现在口罩期已经过去了三年,我也干了三年陪玩,做的也只能算中等水平吧,好的时候一个月三四个老板可以养活自己,不好的时候天天去平台打散单,有时候连散单都没有,这个行业随着时间也慢慢变的越来越卷,有时候感觉自己的精力根本就卷不过别人,我见过陪玩一个月挣10w的,也见过陪玩存款百万的,总的来说做陪玩不光看游戏打的好不好,各方面情商啊,沟通方法,营销手段都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我也已经不是当初那个爱打游戏的我了,当有一天兴趣变成工作的时候,真的就没有意思了,现在不打游戏也变成给了一种享受。
近年来,网络平台上销售的“情绪消费”服务如“叫醒、陪聊、哄睡”等成为年轻群体的“新宠”。但这一新兴业态背后,个人隐私泄露、服务不透明等问题频发,甚至涉嫌违法违规。作为消费新业态,“情绪消费”该如何规范发展?
如果在热门手游的“陪玩”相关超话发出一条帖子,说明自己的段位和要求,评论马上会被各种消息充斥——“30/h,技术陪秒上号,1.6W露露、镜,让红蓝,全程照顾游戏体验”“40/h包C,先打后付,80段射手有麦,主页信誉图可查”“娱乐25/h,俱乐部百人陪,最低巅峰2300,各种大小国金标在榜,排位可选包星包C,价格合理,欢迎点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