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原因很简单,29军是杂牌军,不是老蒋的中央军,虽然当时全面抗战爆发以后,29军在京津一线奋勇抗敌,他们是孤军作战,当时所有的精锐部队都去了淞沪战场上,他们这边孤立无援,损失惨重,只得退下了休整,并接受了改编。
1931年,在山西正太路一带,驻扎着一支衣衫褴褛,形同乞丐的军阀部队,他们再饥寒交迫加白眼中艰难生存,谁曾想这支部队在后来的长城抗战中硬扛日军,打出了中国人的血性,在“七七事变”中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但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这支在当时装备堪称精良,拥有十万之众的一支精锐地方部队却表现差强人意,这是为何?
#暑期创作大赛#第29军,这个在抗日战争中名噪一时的番号,曾经历过不少艰难险阻,但却最终在华北战场上崭露头角,成为一支实力派部队。本文将为您讲述第29军的光辉历程,揭示其成长壮大的原因。初建时期,第29军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困境。
众所周知,1937年七七事变中奋起抵抗日军侵略的中国守军是第二十九军。1933年长城抗战中,二十九军亮剑喜峰口,与日寇血战,第二十九军“大刀队”与日军展开白刃格斗,日本兵横尸遍野,鬼哭狼嚎,第一次尝到了中国大刀的厉害。
第29军1万5千人编制,养活了3万官兵。1931年1月,这部分残军被负责北方编遣任务的少帅张学良收编,先称东北边防军第3军,后依全国统一编制称陆军第29军,宋哲元任军长,虽然全军仅给了两个师1万5千人的编制,但一番裁汰之后总共有3万余人不愿离开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