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服饰文化宛如一颗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其中,官服上的补子,作为封建礼教制度在服饰领域的典型体现,清晰地标识着官员的身份、等级与地位,是研究古代政治制度与社会阶层的重要文化符号。
大众网记者 范素娟 通讯员 魏倩倩 潍坊报道当潍坊市博物馆馆藏清代五彩金地缂丝一品文官补子,遇见现代设计的妙手巧思,沉睡数百年的仙鹤挣脱金丝银线的经纬,栖落在寻常人家的窗棂与案头时,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便悄然开启。
牯牛湖风光。王胜平摄走在牯牛降木栈道上,脚步声在山谷中回响。蓦地,一道白光精灵般闪过,像风吹起的一片素绢,飘过山谷。是惊飞的一只白色大鸟,它拖着长长的尾巴,在树林里游鱼般穿梭自如。大鸟扑扇几下翅膀,然后轻盈地滑行,消失在山背面。“是白鹇。
明(右)清(左)官员着官服图像一品文官着仙鹤官服图案一品武官官服绣麒麟图样武官官服补缀图样明朝官员文官一品~九品官服补缀样式图明朝官员着官服在金銮殿前我们看古装戏剧或电影、电视剧,看到一些官员的官服非常耀眼醒目,非常好看。
以清代治理河道为背景的电视剧《天下长河》正在热播,电视剧中的靳辅、陈潢、高士奇、徐乾学、阿席熙等在历史上都确有其人其事。该剧也凭借良心剧受到网友称道。正在追剧的南京服饰学会服饰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南京晓庄学院客座教授黄强告诉记者,略遗憾的是,该剧在服饰方面还可以更为严谨。
服饰,作为身体外在的显著特征,早在春秋时期就已被认为是族群认同和区分的重要标志,并被纳入礼制的范畴且在后世不断得以强化。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璀璨的时代,其冠服制度更是从一个侧面生动诠释了大明王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同时也反映了不同代际、地域之间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