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孩子这么小,怎么知道他以后会不会近视呢?孩子刚出生时,眼球还没发育好,眼球长度偏短,也就是说新生儿的双眼都处于远视状态,这种远视我们称之为生理性远视,也称之为远视储备,随着生长发育,眼轴变长,逐渐趋于正视,直到学龄前基本达到正常。
国家疾控局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1.9%,其中,小学36.7%、初中71.4%、高中81.2%。目前,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家长和老师都很关心预防孩子近视,却对“远视储备”不甚了解。
央广网北京9月1日消息 远视储备量不足和近视前期有什么区别?9月1日,国家疾控局发布《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干预技术专家解答》,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王凯做出解答。王凯介绍,正视化前的远视大多为生理性远视,是一种“远视储备”,可理解为“对抗”发展为近视的“缓冲区”。
“宝宝左眼远视储备不足,继续下去可能会近视!要注意了!”医生看着视力筛查结果严肃地说。宝宝2岁前没有看过电视,偶尔用手机视频聊天!2岁以后看电视一天一次只看5-10分钟,一向很注意保护宝宝视力的我一下子焦虑不安,不知所措。“究竟什么是远视远视储备?什么原因会影响远视储备?
济宁爱尔眼科医院视光及小儿眼科主任刘涛表示,小朋友在一年级时,体检视力很好,但是做完视力检查医生却告诉家长,孩子近视风险很高,要做好近视预防工作,注意保护眼睛,有家长会不理解:为什么孩子视力明明很好,医生却说孩子可能会近视?
据2023年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大学生近视率为90%,从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情况来看,近视高发的年龄段已从8-12岁提前至6-10岁。
#怀化爱尔眼科##怀化头条#小朋友一年级时,体检视力1.2,家长觉得孩子视力很好,但是做完视力检查医生却告诉家长:你家孩子近视风险很高,要做好近视预防工作,注意保护眼睛。这时,会有家长不理解:为什么孩子视力明明很好,医生却说孩子可能会近视?其实,这是因为孩子的远视储备量不足!
据新华社北京电 近日,国务院关于儿童健康促进工作情况的报告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仍处高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儿童居家和上网课增多,体育运动减少,在电子屏幕前暴露时间延长,导致一些儿童青少年出现近视加重情况。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近视已逐渐成为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我们来关注近视防控的十个常见问题,听专家详解如何做到近视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
为进一步提高近视防控和诊疗的规范化水平,推动和加强我国近视防治工作,国家卫健委组织对2018年印发的《近视防治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日前正式发布。对此,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王宁利进行了解读。记者:为什么要修订《近视防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