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呼和浩特11月6日电 题:蒙古族呼麦:从一人歌喉听万马奔腾中新社记者 张玮大幕拉开,昏黄的灯光映照着台上的古老乐器,马头琴、陶布秀尔(蒙古族传统弹奏乐器)先声夺人,呼麦、长调等蒙古族音乐技能轮番上场,合声瞬间席卷整个舞台,将观众“拉”到内蒙古大草原,沉浸式感受万马嘶鸣、踏草
呼麦是居住在蒙古高原上的古代先民创造的一种神奇歌唱艺术,是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及以上声部。来自内蒙古民族大学的呼麦教师包那日苏一直致力于呼麦的传承和发展,在他看来呼麦是古老而神秘的,它记录了草原民族内心深处对时光的记忆。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方非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北京市朝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人民政府等在朝阳区文化馆行动剧场举办“携手共传承”京蒙非遗交流展演展示活动。
近日,《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累积票房突破一百亿,全网沸腾。电影中有许多经典场景让人印象深刻,比如在大反派“无量仙翁”露出真面目时,巨大的“天元鼎”浮出云端,鼎出现时的配乐层次感丰富,压迫感十足,让人脊背发凉。刚开始,大家都猜测,这是电音合成的吧?
随着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的爆发,片中“天元鼎”的出场背景音乐(BGM)也引发了观众热议。很多观众不知道的事,为“天元鼎”出场配乐的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民族艺术,也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呼麦。
21日,来自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马头琴、呼麦的声音在哈尔滨中央大街上回荡。在“相约杜尔伯特”宣传推介SHOW活动中,杜尔伯特阿古拉马头琴呼麦潮尔音乐部落的数十位推介官,在和游客互动中演绎了一场独具蒙古族式浪漫的文艺演出。
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11日电 2009年,我国蒙古族呼麦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随后的十几年内,呼麦从一开始仅限于文艺团体部分演员当中的“小众”艺术,不断向社会大众拓展,学习者与日俱增,也逐渐摸索出了创新传承的道路。
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下称《哪吒2》)中,许多观众被“天元鼎”的配乐震撼,纷纷表示“瑟瑟发抖”“每次鼎一升起来,就感到脊背发凉。”2月10日,蒙古族呼麦演员哈拉木吉发视频认领:“我就是传说中那个鼎。”11日,上游新闻(报料邮箱baoliaosy@163.
天元鼎哈拉木吉演示呼麦随着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的爆发,片中“天元鼎”的出场背景音乐引发热议。很多观众不知道的是,为“天元鼎”出场配乐的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民族艺术,也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呼麦。为“鼎”而“呼”的是蒙古族非遗艺术传承人、青年音乐人哈拉木吉。
新华社呼和浩特2月14日电(记者勿日汗、贺书琛)在票房破百亿的中国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中,当“天元鼎”这一象征邪恶力量的神器缓缓下沉时,一阵低沉吟唱如远古兽吼般压迫而来,瞬间将观众带入神秘而危险的神话世界。这种神奇的喉音艺术就是蒙古族呼麦。
有关于呼麦是如何产生的传说有很多,蒙古人有一种奇特的说法:蒙古族远古先民在深山游牧时听见河流、瀑布发出的在山谷回荡的声音时动人心魄,便虔诚地模仿。还有一种说法是:呼麦最早的实用意义就是畜牧和狩猎,好的猎人可以模仿任何野兽的叫声。
近日,《非遗里的中国》第二季在CCTV-1热播,全网又掀起了“非遗热”,网友纷纷表示:被老祖宗的东方美学硬控了!截至2023年12月,我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共计43项,居世界第一。这些非遗瑰宝你了解多少?
《永远的马头琴》金少凡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永远的马头琴》以饱满的热情、轻松明快的笔调,讲述了一位少年草原逐梦的故事。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每个人从小都是马背上长大的,辽阔的蒙古高原、独特的生活方式,久而久之形成了蒙古族独有的游牧文化。
本文转自【北京青年报】;2025年春节档,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频频刷新纪录,成为全民话题。据联合国新闻中心微博信息,当地时间2月17日,《哪吒2》在联合国举行了特别放映,现场坐满了观众。据报道,这是唯一一场在联合国上映的《哪吒2》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