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借名购房履约未果 无法确权须助过户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 通讯员 李宏伟现实中,一方因购房资格限制、贷款限制等多方面原因借用他人名义购买房屋,进而引发争议的情形并不鲜见。近日,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因借名购房协议引发的房屋所有权确认纠纷案件。
“借名登记”购房房屋产权到底属于谁?3月11日,记者从邛崃法院获悉,近日,该院成功调解了一例房屋产权纠纷。2013年,一男子因时间不便,路途较远,借他人名购买了一处成都邛崃的房屋。在他想要过户到自己名下时遇到了困难。经过法院调解,目前该案已经顺利解决。
借他人名义购买经济适用房,产权归属如何判定?近日,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人民法院依法审理了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判决原、被告双方签署房屋产权归属协议书确定经适房产权归属的行为损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属于无效行为,依法驳回了原告谭某的诉讼请求。
借名买房在现实生活中十分常见,比如规避房屋限购令政策、无购房资格、因个人征信问题无法贷款、二套房利率较高而借用有公积金或有首套房购买资格的亲朋好友名义贷款以降低贷款利率、规避房产税、享受保障性住房优惠等,有些是基于某些原因要隐藏合法的财产信息而将房屋登记于他人名下,有些是出于对灰色收入的隐藏目的。
在房地产市场中,借名购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行为,但其背后可能隐藏着法律风险。本期节目我们用最近发生的一起案例对借名购房的法律风险及解决途径进行探讨。案例王先生因没有购房资格,就以儿子名义购买了一套房产,让儿子代持,儿媳妇也认可,房子因为是期房尚未做产证。
【引言】近几年,因借名买房等不规范操作引起的纠纷频发,究其主要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是因为目前房价仍持续维持在高位水平导致涉案利益巨大;另一方面在于我国部分城市的限购限贷政策收紧,迫使很多人为购房不得不考虑寻找其他途径解决购房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