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文友耿凌海兄发来讣告,其伯父耿玉儒先生于2024年9月21日20时11分在新乡逝世,享年87岁。惊闻噩耗,顿觉怆然。因为工作缘故,我与先生相识于本世纪初。虽然先生和我父母同龄,但先生的敦厚质朴、和蔼可亲,加上渊博的学识,乐于提携后辈的态度,让我从没有感到过有代沟。
农民的大事都是依仗着人力,自身的物力来完成,农村生活需要家族,亲戚与邻里的帮衬共同发展的方针,核心思想观形成了一些不成文的规定,而这些规定形成做事的风格,成为一些地方的风俗与习惯,比如,农村白事不请自来,农村办红事不请不去,这是什么意思呢?
俗语文化历史悠久,关于婚丧嫁娶的俗语也是数不胜数,比如“喜事礼到人不怪,丧事礼到人不收”和“小不过孝子,大不过新婚”等等的经典俗语,而在众多婚丧嫁娶的俗语里面有这么一句“喜事不请人不到,丧事不请人自到”的俗语,那么这句话想到的表达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
婚丧嫁娶是我国家庭中最重大的事情,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这些事情也生出了很多规矩。虽然没有成文规定,但是大家都默默遵守,特别是农村。但因为城镇化原因,很多年轻人都背井离乡谋生,以至于很少参加村子里的婚礼和葬礼,对这些仪式上的规矩懂得也少之又少。
有一位朋友问,“红事礼到人不怪,白事礼到人不收”这句话,是过去农村老话,还是现在的农村俗语。我告诉他们说,这句话是现在才流行的农村俗语,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做法,并不是现在有一些人所说的“前人留下的习俗”。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尤其孝文化最为推崇,家人去世后,后人要为其风光大葬,搭建灵堂,孝子跪灵,逝者生前亲朋好友前来吊唁,为答谢亲朋好友,主人家会设宴款待,有人质疑,人去世后,为何还要大摆宴席,其实这是中华民族美好传统,因为在民间流行“白事不请自到,红事不请不来”习俗,主人通过这种形式表示对亲朋好友的尊重,这也是我国“来而不忘非礼也”的人情世故,但是并不是说所有亲朋好友都要前往,有的人是不去,反而双方家庭皆大欢喜,俗语“丧礼三人不去,家人顺顺利利”,哪三人?
人活在世上,生老病死是在所难免的,尤其去世,代表这个人彻底从人们视线中消失,也是家庭最悲伤的事情,我国本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对于先人逝世,后人是非常重视的,报丧、搭台吊唁、守灵、出丧、守孝等,流程颇多,这在古代人看来,这都是后人对先人的敬重与尽孝,由于丧葬的重要性,在民间,农村丧事有5条不成文的约定,了解下,以免惹别人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