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地球数百公里的低轨道上,一场关乎未来通信霸权、甚至地月联动的“太空圈地运动”正愈演愈烈。美国SpaceX的“星链”与中国“千帆星座”两大超级卫星互联网计划,以近乎“军备竞赛”的速度部署数万颗卫星,争夺的不仅是市场份额,更是战略资源与科技话语权。
近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千帆极轨01组卫星(亦称G60星座)首批18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此次成功发射的千帆极轨01组卫星是素有国产“星链”之称的“千帆星座”计划首批组网卫星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不仅是中国卫星互联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而且被视为中国
据财联社等多家媒体报道,中国低轨卫星“星座”,又叫“千帆星座”计划,是1.2万颗卫星在低轨道的部署方式,部署模式与美国的“星链”系统完全不一样,所以从规模包括部署的功能去分析,中国版的“星链”将在低轨道为全球提供各种服务,也说明今后的通讯、导航,包括偏远山区,平时无法覆盖的这些地区,通讯导航能力将会大幅度提升。
8月6日14时4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千帆星座首批18颗商业组网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据记者了解,此次发射的18颗商业卫星是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千帆星座第一代卫星(GEN1卫星)中的第一批次。
这个“国网”指的是我们中国卫星网络集团,“千帆”就指的是“千帆星座计划”,是我们自己的13900多颗低轨道宽带卫星系统,概念与美国马斯克的“星链”说起来比较像,因此有人说这是我们中国版的“星链”系统,严格讲这个说法还不太准确。
8月初,千帆极轨01组卫星由长征六号改火箭成功发射。据公开资料显示,这18颗卫星是我国千帆星座的首批组网星,采用类似于美国星链卫星的堆叠方式发射,同样用于低轨卫星互联网业务,甚至被称为“中国版星链”。这次发射再次引发人们对于我国商业航天的热议。
界面新闻记者|马悦然界面新闻编辑 |张慧8月6日14时42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指挥员发出了“点火”命令。伴随着橘色火焰和白色的浓烟,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隆隆声中离开了发射架。和它一起成功飞向太空的,是千帆星座首批18颗商业卫星。
大家都知道马斯克SpaceX公司的星链互联网卫星星座,其构建计划于2014年提出,如今其在太空中的卫星数量已多达6000多颗,占了太空中在轨运行航天器数量的2/3以上,但它的初级目标是在太空中布置1.2万颗卫星,而终极目标是布置4.2万颗卫星,部署在330km、550km、1100km三个不同高度的轨道上,采用激光通信等先进技术实现星间链路连接,构建一个全球覆盖、大容量、高速度、低时延的天基通信系统,为全球范围内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