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师趣说三国第九十五讲,独家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通过《三国演义》,罗贯中笔下所塑造的曹操令后世人们大多数认为,他是一个多疑,奸诈,狡猾之人。而当正史中曹操的一些行为,被人们冠以这样的评价,实在是有些冤枉了,比如说,曹操在接见匈奴使者上的种种行为,人们便称之为多疑。
少小顽劣众人厌,不识吉利知阿瞒,午夜梦回恨不复,孔鲤过庭孟母迁。在我所熟识的朋友里,不爽曹操得非常多,认为他喜怒无常,即便年少时,也是顽劣成性,典型的纨绔子弟,斗蛟龙、骗叔父、抢新娘、闯侯府……曹操干了无数只有熊孩子才会干的事。然而,他真的是无可救药吗?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风度和名士风流常常令后人神往不已,人们也常常津津乐道于名士们的故事。这本关于《世说新语》的“通识”,不止讲这些趣味盎然流传千载的故事,更通过对《世说新语》一书来龙去脉的爬梳,讲作者编纂故事和设置门类的巧思;
《世说新语》原名《世说》,成书之后,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抄本,在南朝梁陈之间就有《世说新书》的抄本行世, 到唐代又有以《世说新语》为书名的抄本出现,后经过北宋文学家晏殊的校订和删节,正式以《世说新语》为名,因为这个本子很好,流传甚广,所以后来居上,原来的《世说》和《世说新书》这两个书名便废弃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