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就是把提前培育好的水稻秧苗移插到大田里,在水稻种植区,插秧是最基本的、人人必须会做的农活。之后的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沿用手工插秧来种植水稻,随着时代的进步,农业技术的发展,插秧的方式也不断改变,先是抛秧技术的出现,因为比较省人工,一时特别流行,几乎替代了人工插秧,但是抛秧也有很多不足,抛秧时抛不太均匀,还需要人工去二次移栽,相比之下,更费时费工,而且抛秧需要的肥更多,渐渐地,抛秧技术也就被抛弃了。
潮新闻客户端 毛长明三月四月江南村,村村插秧无朝昏。红妆少妇荷饭出,白头老人驱犊奔。元朝诗人刘诜的《秧老歌》,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乡村繁忙的插秧农事风情画。“红妆少妇”不该出而“出”,白头老人不该奔而“奔”,可见忙到了何等地步。
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农村还没有机械劳作的时候 ,插秧全靠人工。因为插秧太苦,当时生产队为了鼓舞士气成立什么“青年突击队”,由大队团支部牵头,向青年人许愿,说是谁要在大忙期间表现好,干劲足就吸纳谁加入共青团并评为劳动模范,在社员大会上给予表扬。
陕南多梯田。一道蓄水保土的石坎,就是一级台阶。老农从山脚上山,成熟的庄稼从半山腰下山,只有泥土不用抬脚动步,一门心思孕育五谷。农家日子的富态,尽在黄土地的富态里,尽在庄稼人早出晚归的耕作里。旱地多分布在阳坡的山山峁峁,水田则依山势横卧在沟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