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一天,张伯驹闲来无事,受邀至瓷器大家郭葆昌府上做客,抬头看到李白的《上阳台帖》,震惊了,呆在原地,久久挪不出腿。这跟两年前故宫公开展出此帖的情形差不多,人山人海,挤拱不动,甚至有人带着复制的书帖,当场逐字对照。
这个在很多人看来是非常不能理解,当然了这个事情并不是发生在现代,而是发生在民国时期,虽然说那个时候北京四合院比不上现在的价值,但是同样也是极其的值钱,可是主人公却为了一幅古画,20万卖掉了它,可是谁能想到的是几十年后,这幅古画的价值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他的气节与风骨,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文家,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收藏家,也是中国近代第一文化奇人。2018年4月,故宫在他诞辰120周年时,特意举办了一场“予所收蓄,永存吾土纪念展”,展中展示了他倾家荡产、以生命护卫的古代名家书画,这个以私为公,捐献国宝的人就是“民国四公子”之一张伯驹。
鲁迅 郁达夫 张伯驹 张学良中国人之所以把“家”叫做“家庭”,大抵是因为传统的家必须有庭院。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院落情结在悠久的历史中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的血液里,长期影响着中国人的居住心态。对于国人来说,庭院既是一个物质空间,更是一个精神空间。
近代第一收藏大家张伯驹先生,1898年出生在河南项城,其父是张锦芳,6岁时,过继给了伯父张镇芳,张伯驹也是袁世凯的表侄。我国著名的古书画收藏鉴赏家、诗词学家,曾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博物馆(现吉林省博物院)副研究员、副馆长,中央文史馆馆员。
识古不穷迷古穷不少人说收藏是个无底洞,有多少钱都投的进去。艺术品价值越来越高的今天,作为藏家只进不出似乎很难在行业里立 足。在采访过程中,不少受访的藏家都表示圈里很多藏家、经营者都是缺钱的。总有买不完的好东西,自己喜欢的又不舍得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