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承载着无数的文化记忆与情感寄托。从古老的剪纸艺术到热闹的舞龙舞狮,从精致的糖画制作到传统的庙会民俗,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与过年的习俗紧密相连,为春节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高清亭 摄吉祥中国年 | 海阳秧歌,传统与欢乐的碰撞吉祥中国年 | 海阳秧歌,传统与欢乐的碰撞吉祥中国年 | 海阳秧歌,传统与欢乐的碰撞吉祥中国年 | 海阳秧歌,传统与欢乐的碰撞吉祥中国年 | 海阳秧歌,传统与欢乐的碰撞吉祥中国年 | 海阳秧歌,传统与欢乐的碰撞吉祥中国年 | 海
王义助 摄吉祥中国年 | 欢天喜地过大年,海阳秧歌真好看吉祥中国年 | 欢天喜地过大年,海阳秧歌真好看吉祥中国年 | 欢天喜地过大年,海阳秧歌真好看吉祥中国年 | 欢天喜地过大年,海阳秧歌真好看吉祥中国年 | 欢天喜地过大年,海阳秧歌真好看吉祥中国年 | 欢天喜地过大年,海阳秧歌
10月28日,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终评迎来第三场的表演,由浙江音乐学院青年教师创编的女子群舞《溯·跃》亮相。作品《溯·跃》选取“鱼”的形象,既寄予鱼传尺素的绵绵深情,又抒发“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的离情嗟叹。
秧歌大拜年 欢乐闹新春秧歌大拜年 欢乐闹新春烟台齐鲁网2月27日讯 (通讯员 吕连兴 阎婷 张丽艳) 26日,2015海阳秧歌贺年会在海阳市新元广场拉开帷幕,来自全市的10支秧歌队同场竞技,为市民带来了一场丰富的文化大餐。
元宵节来临之际,为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春节文化生活,2月5日,2023年海阳大秧歌贺年会迎春秧歌展演活动在市民的翘首以盼中如约而来。海阳市7支优秀秧歌队齐聚新元广场,用气势磅礴、震撼人心的表演带来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刘福轩 摄吉祥中国年 | 海阳古城秧歌扭起来吉祥中国年 | 海阳古城秧歌扭起来吉祥中国年 | 海阳古城秧歌扭起来吉祥中国年 | 海阳古城秧歌扭起来吉祥中国年 | 海阳古城秧歌扭起来吉祥中国年 | 海阳古城秧歌扭起来吉祥中国年 | 海阳古城秧歌扭起来吉祥中国年 | 海阳古城秧歌扭起
申吉忠 摄吉祥中国年 | 奔跑的海阳大秧歌吉祥中国年 | 奔跑的海阳大秧歌吉祥中国年 | 奔跑的海阳大秧歌吉祥中国年 | 奔跑的海阳大秧歌吉祥中国年 | 奔跑的海阳大秧歌吉祥中国年 | 奔跑的海阳大秧歌吉祥中国年 | 奔跑的海阳大秧歌吉祥中国年 | 奔跑的海阳大秧歌吉祥中国年 |
水母网1月25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庞磊 通讯员 刘福轩 摄影报道)春节临近,年味渐浓。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海阳大秧歌已进入集中排练期。在海阳,“没有秧歌不叫年”。从正月初一到十五,红火热闹的秧歌团串村表演,恭贺新春,并远赴省外为全国群众呈现规模宏大的视觉盛宴。
一听到铿锵的鼓点响起来,董志远全身每一个细胞都会忍不住躁动起来。作为秧歌队的指挥者“乐大夫”,大三寒假一放假,他立马回到家乡海阳,回归秧歌队,马不停蹄地排练起来。2月份,他有一大半时间都在扭秧歌,有时候一天最多能参加12场演出。在山东海阳,“没有秧歌不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