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在战争中使用原子弹,也让世人第一次见识了原子弹的威力。尤其是美国新闻处、美联社、合众社和英国路透社等美英两国的主要宣传情报机构和通讯社,以及国民党的中央通讯社和《中央日报》等新闻机构,大肆渲染原子弹爆炸产生的破坏力和巨大威力,把原子弹的作用吹得神乎其神。
毛泽东题“解放日报”报头手迹 1941年,抗日战争处于战略相持阶段。趁此时机,国民党反动派积极反共、消极抗日,悍然发动“皖南事变”。中共中央为顾全大局,维护民族利益,有理有利有节地进行斗争。因时局动荡,《新华日报》等遭到国民党当局的无理干涉,党的宣传阵线受到极大威胁。
今天当你翻阅一份党报时,无论是中央级还是省市级,都会显示一种相若的形式与气质——宽幅约一米的大报形式、关切国计民生的宏大叙事、严正矜重的文体等。这种风格即发端于延安时期的《解放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份每日出版的大型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在新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01:43今天(9月19日)下午,延安时期《解放日报》缩印本首发仪式暨2024年度解放日报发行工作座谈会举行。会上,解放日报社、湖南省青苹果数据中心有限公司共同向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赠送了延安时期《解放日报》缩印本。
编者按 今年是《解放日报》在上海创刊75周年,“解放之路”主题寻访报道从延安解放日报社旧址出发,经山东济南、江苏丹阳再到上海,通过走访革命旧址、对话历史当事人、讲好文物故事等形式,重温创刊不凡历程,传承党报优良传统,走好新时代融合发展之路。“济南解放了!
72年前的今天,1949年5月28日,《解放日报》(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在上海创刊。从此,这张报纸与时代年轮同步前行,与家国城市命运相伴。《解放日报》在解放的土地上诞生1949年5月27日上海正式宣布解放。
在《中国记者》1993年第三期上,看到有个《毛泽东与新闻》的专栏,立即吸引了我。读《毛泽东与新闻》专栏,许多往事浮现脑际,我仿佛又回到50年前清凉山的《解放日报》,我想把记忆中毛泽东在延安领导和参与新闻工作的往事陆续写出来,以表达一个普通编辑对党的新闻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的缅怀与纪念。
7年前刚进解放日报社工作,我就牢牢记住了这份报纸的生日是5月28日。因为这距我的生日,仅隔一天。与解放日报的这一缘分,令我始终好奇,创刊号诞生前发生了什么?它又是如何孕育的?恰逢《解放日报》在上海创刊75周年之际,我有幸前往位于江苏丹阳的创刊筹备地找寻答案。
延安时期,面对党外多元意识形态竞争的复杂局面,中国共产党通过办好党报党刊,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赢得了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实现了最大程度的社会动员和社会支持,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障。
初期的《解放日报》,尽管在总的办报宗旨和指导思想上接受党中央的领导,然而,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党八股这些错误的东西,还不时地表现出来。当时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在版面安排上,固守于“一国际,二国内,三边区,四本市(延安市)”的不成文规定,而不是根据党和群众的需要进行安排。
《解放日报》2024年5月28日特刊版面。初夏时节的延安,延河之滨的清凉山山壁上,“万众瞩目清凉山”七个大字熠熠生辉。沿着清凉山曲折的山路,“解放之路”寻访报道小组拾级而上,来到解放日报社旧址,寻访先辈红色足迹,重温党报初心。
《解放日报》2024年5月28日特刊版面。从清凉山巅到济水之南,从荆村桥口到黄浦江畔,“解放之路”征途在上海画上句点。回望75年前的今天,上海《解放日报》的创刊有何历史意义?面对新生的上海,摆在党报人面前的,是一张怎样的复杂“考卷”?他们如何作答?
新闻记录当下 版面还原历史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上海解放72周年《解放日报》在上海创刊72周年之际解放日报5月27日推出特刊《印迹——一百个版面里的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印迹》所有版面,来自三份报纸▼1949年5月28日在上海新生的欢庆声中创刊的《解放日报》,70余年来记
1999年3月31日一早,已觉春风拂面,还是有些微凉。我把孩子送去幼儿园,立刻打了一辆出租车赶到报社。一辆小巴载着我们一个小小的摄制组和几位新闻老前辈向着北方驶去,我们的任务是寻找《解放日报》(上海)的诞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