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当然很多媒体也来采访:你为什么要建江南铜屋,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还是一时冲动?从2002年建成72米高的中国第一座彩色铜雕宝塔雷峰塔起,在我的脑海里已形成了要建造一座属于自己又属于大众的博物馆的念头,这个博物馆必须用铜来打造,是前所未有的一座建筑。
又来到常来常往的杭州,这次首选的打卡地是江南铜屋——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位于河坊街的朱炳仁铜博物馆,其实入口处就是这座百子戏米勒的铜雕塑,不过以前不了解朱炳仁家族,每次路过都无感,这次我好好拍照留念。
朱炳仁作品《旌旗如山气如云》近日,一款跨界创新的非遗作品《伟大时刻》铜雕景泰蓝·金钻计时仪,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首发亮相。这是一款融合景泰蓝、铜雕、花丝烧蓝、钟表工艺、黄金压铸、金属錾刻等多种非遗工艺于一身的艺术品,由六位不同领域的工艺大师共同打造。
用一把木槌、一块铜板,在咚咚咚声中雕刻成亚运吉祥物是种什么样的体验?9月17日,位于杭州河坊街的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的亚运非遗体验区,“千人接力,铜迎亚运”活动在这里开展。“咚咚咚”敲打铜块的声音跌宕起伏,像是在演奏艺术的乐章。
潮新闻客户端 编辑 袁华明 【编者按】潮新闻《读端》栏目,邀请专家学者、党政干部、企业家等各行各业人士点评新闻报道,虽寥寥数百字,但这些独到的短评,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或换个角度看新闻。我们将这些散落的珍珠收集起来,串联成链,供更多人品读。也欢迎大家参与“读端”讨论。
这几天,去杭州河坊街“江南铜屋”打卡的人多了。博物馆整整建了三年,耗铜150吨,藏品1200多件。顶、廊、柱、门、牌匾、雕饰、地板,都是全铜打造。这是2006年,朱炳仁父子几乎押上全部身家打造的。铜,古称“吉金”,多作礼器、食器、酒器等。
位于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的江南铜屋。受访者供图中新网杭州2月7日电(郭其钰)新岁启封,游龙添福。随着龙年春节临近,位于浙江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的江南铜屋有着别样的“非遗年味”,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龙”元素,整个铜屋含“龙”率可谓达99%。
东方文化当中,很多充满神秘和宿命感的东西,江阳沽酒客认为不能用科学去进行诠释,虽然它们都能找到科学的依据,但是中国人更讲究天人合一,这是一种超脱的境界,是对自然的敬畏并且愿意与之妥协而生出新的生命的方式。
4月22日,农历三月初三,河南新郑黄帝故里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拜祖大典时间”。新建的黄帝故里园区“两馆一中心”在大典中正式亮相,铜光璀璨,熠熠生辉,而为它们“穿”上铜衣的,正是来自杭州的朱炳仁、朱军岷父子。
潮新闻客户端 见习记者 高雅4月23日晚,“文化中国行”集中采访活动走进杭州市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探寻散落在这条千年古街区上的“新”元素。都说一条清河坊,半部杭州史。站在街头远远望去,街区人声鼎沸,灯火如昼,而这样的繁华已延续千年。
来源:科技日报 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四座城市共同组成了2023年获批的国家级杭州都市圈。在象征着新锐与现代的都会灯火映照之下,“烟雨江南”不曾褪色;在密集路网与繁荣工厂之间点缀的古街和古镇,韵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