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到底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这个问题争论了几千年,到现在也没个定论。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那答案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人之初性善恶”!也就是说人之初既有“善”的地方,也是“恶”的地方。这不是调和论,这是有充分的生物学基础的!
如今能背诵三字经的人不多了,但是对于开篇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大部分人应该还是有印象,三字经是南宋时代的作品,但是人之初性本善的概念来源于孟子,在《孟子·告子上》中,孟子明确论述性善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前两天在小区散步,听到旁边有个妈妈带孩子背《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我们这代人上学时没有《三字经》读本,父母也没闲暇教,对《三字经》甚是生疏,后面也是要教育自己的孩子,才慢慢能背上两句。
什么是儒家?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即仁者爱人。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儒家的核心标准就是,这个人认可不认可“仁”。(一)孔子什么是“仁”?孔子答曰“爱人”。也就是说人和人之间要互相关爱。这也是孔子思想的基本原则。孔子还具体解释了仁的标准:1.
来源:【邯郸日报-邯郸新闻网】孟子荀子相见之谜少年荀子与老年孟子,是擦肩而过,还是有缘相见呢?中国儒学史上,孔子尊称至圣、孟子尊称亚圣、荀子尊称后圣。孔子是春秋末期人,孟、荀二人皆战国中后期人。孔子相距二人,近200年,无缘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