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义上说是把近京各州县“无主荒田”“分给东来诸王、勋臣、兵丁人等”,实际上却是不分有主无主大量侵占畿辅地区汉人居民的产业,“圈田所到,田主登时逐出,室内所有皆其有也。妻孥丑者携去,欲留者不敢携。其佃户无生者,反依之以耕种焉”。
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民则越来越多地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其实,中国古代历代王朝为力了解决或者缓和土地兼并带来的问题,实施过许多的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均田制,宋朝的王安石变法,明朝张居正草拟的一条鞭法,清朝康熙年间的摊丁入亩制度,民国孙中山提出的节制资本与扶助农工、联俄、联共三大政策,中共在解放区的土改,国民党在台湾的土改等。
宋朝时期,政府放任土地兼并的政策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农民失去土地和生计。在那个时代,土地是非常重要的财产,土地兼并现象导致了大量财富流向少数人手中,这不仅加剧了贫富差距,而且也加重了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
土地兼并在古代两千多年历史里都是个顽疾,历朝历代的明君都在致力解决这个问题,但没有一个成功根治的。毕竟土地兼并的本质就是大贵族大地主集中资源的一个过程,要抑制一个人的贪婪都困难,更何况要抑制一个阶层的贪婪。
就中华农业文化而言,土地与土地制度问题是国家治理国家的重中之重,关系到江山、国家、百姓的幸福。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土地制度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的关键因素,它所积累的大量重要的历史教训,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